在梅州周溪河畔,有一处独具客家建筑风格特色的宏伟建筑群,年轻且富有活力的面孔穿梭在崭新的建筑群中,一幅朝气蓬勃的夏日画卷。建筑群里,现代化的教学楼、功能齐备的实训室、舒适温馨的宿舍……无不彰显出学校之新、之先进、之客家特色突出。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梅州市首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虽新,但办学资历老,这是以创办90周年的梅州农业学校为基础新建的一所全日制高职院校。学校于2019年4月启动建设,仅2年多时间后,2021年秋季首届新生开学。
围绕“湾区所需、梅州所长”,学校设置有农业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财经商贸学院、教育学院5个二级学院,目前已开设畜牧兽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大数据技术等20个专业。“梅职院始终围绕着梅州经济发展和人才实际需求,把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学校的目标方向,助力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董芳远说。
走进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会被这里特色鲜明的建筑所吸引。蓝瓦白墙的建筑风格极具客家特色,形态各异的建筑风貌,传递出现代化气息。
教学楼里,各式各样的先进设备齐备,学生们可以开展各种技能训练;学生宿舍楼里,冷暖空调、便捷式桌床、干湿分明的洗手间、智能化太阳能热水系统等一应俱全,生活舒适;图书室、体育运动场所里,多样的书籍和运动设施,满足学生精神和身体的双向富足……
作为广东最年轻的高职院校之一,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硬件上,拥有着设计优美的现代化教学楼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而在软件上,则拥有着90年的职业院校办学经验。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以梅州农业学校为基础新建的高职院校。今年恰逢梅州农业学校建校90周年,梅州农校一、二、三产业兼蓄,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拥有着中国职业教育百强、全国职教内涵式发展示范学校、全国教学管理创新示范学校等荣誉。
2019年4月,梅州市启动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厅的大力支持与精心指导下,历经两年的奋斗,于2021年秋季首届新生开学。
学校总用地面积640.88亩,规划建筑面积29.93万平方米,包括校本部东区、西区、北区,广梅产业园校区,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规划在校生1.2万人。
学校设置有农业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财经商贸学院、教育学院5个二级学院。
2021年首批开设畜牧兽医、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学前教育五个专业。
2022年,为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梅州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新设宠物医疗技术、与会计等15个专业,并于9月开始招生。
2023年,学校计划招生2800人,其中春季职教高考计划招生2100人,已满额录取;夏季高考计划招生700人。
在传承梅州农校底蕴深厚的传统的同时,梅职院不断革新,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教育理念。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领军、骨干、实用”梯队建设为目标,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拓宽渠道引进人才,搭建平台用好人才。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62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58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26.7%);本科学历专任教师163人,占75.1%;副高以上职称教师87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40.1%。
“我是首批学生,学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梅职院学习生活的一年半时间里,学习到了许多实用的技能技术,还参加了许多技能大赛获得名次。”学生陈力铭说,作为一名外地学生,他感受到的是客家人的热情和务实。“崭新的学校和设备让我们能更好地学习技能。”
最近一段时间里,梅职院的师生格外忙碌,各二级学院正在举办全校性技能竞赛活动。
“经常性的技能实训和竞赛,不仅能促进我们的技能提升,还能考验我们的技术水平。”高职组艺术插花项目的比赛现场,学生们紧张且专注地修枝设计,以求最美呈现,正在等候下一轮比赛的高琳对实操比赛报以肯定。
与此同时,在学校的各类实训室,学生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动手操作,熟练掌握技能。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梅职院深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应对“中国制造2025”、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需求,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和梅州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和优化结构,提高办学效益。
目前学校有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1个省级实训中心、198个校内外实训场所(基地),为学生的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该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实现以赛促发展,并定期举办专业技能节,做到技能竞赛制度化、科学化、普及化,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办学不到2年,学校已建立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团队)8个,申请发明专利6件;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2个梅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5个博士工作室。同时,学校今年首次组织11个项目参加全省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共获得二等奖6个、三等奖4个。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梅职院以“扎实理论+实战训练”的培训方式,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帮助学生提升能力素质,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该校农业工程学院院长李美娣是学校建成后引进的第一批人才,她说,在理论课教学上,学校突出“以岗定课”“因材施教”,围绕课本知识,针对企业所需的技能来讲解理论知识。“近期以来,农业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在第十一届‘华南兽医杯’临床兽医技能大赛等比赛中皆取得佳绩。”
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既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梅职院大力推进与梅州高新区、丰顺县人民政府、五华县人民政府、梅州市农业农村局、梅县区委组织部等开展政校企合作,提质扩面成效显著。
同时,梅职院探索校企深度合作运行模式,与广东辉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机电产业学院、计算机产业学院;与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及其会员单位紧密合作,积极推进省级粤菜师傅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全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帮扶、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结对帮扶的过程中,梅职院充分学习粤港澳大湾区院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技能竞赛、科研创新、就业创业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
“我们希望到2025年,学校招生专业达到30个,专业群5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0个。”上述教务处负责人介绍,学校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打造成为专业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育人效果显著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
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院校的职责所在,也是办学的立足点。在梅州市举全市之力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的重要时期,高素质人才的注入是其中的关键。
围绕“湾区所需、梅州所长”,学校目前已开设畜牧兽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20个专业。
在梅职院现开设的20个高职专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对接梅州市铜箔、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等产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对接、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对接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新兴潜力产业……
今年学校还计划申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新专业,进一步对接铜箔、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等产业。
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过程中,梅职院与全市重点企业辉骏科技、双十科技、立讯精密、国大智农、神石生态等近35家本地企业开展了学生实习就业合作。“不但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还为学生提供实训实操平台。”学校对外合作处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充分利用好广梅产业园区,校企双方共同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集聚资源培养人才服务园区企业。
梅州是农业大市,梅职院立足服务“三农”,充分利用技术优势、与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合作,积极开展科技成果推广、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活动。
同时与梅州市金柚协会、梅州市蔬菜协会、梅州市畜禽养殖协会、客家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神石生态农科股份有限公司等60多家农业行业企业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团队(人员)下乡推广更加科学精准有效的种植管养技术。
依托“梅州市基层干部和实用型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学校”,梅职院担起大任,为梅州农业发展培养各类型人才。采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与大埔县、梅县区、五华县、丰顺县、蕉岭县等县(区)委组织部合作,“政校协同”举办村(社区)“两委”干部学历教育三年制中专班,有力提高全市镇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创业青年、农民群众干事创业能力和水平,为梅州市“三农”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今年2月,注册资深中国烹饪大师、梅职院教学名师陈钢文国家级大师工作室指导建立的“客家腌面”旗舰店,通过打造“客家腌面”主题文化展馆、传统技艺展示体验店、客家名菜宣传墙,生动展示客家腌面的故事、精神、技艺等文化元素,并建立“客家腌面”标准化、产业化示范培训基地,推动“客家腌面”标准化管理、连锁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为创新创业人员提供“客家腌面”制作技艺、经营管理、营销模式等标准化培训。
此外,梅职院还积极开展各类技能证考核培训、鉴定等工作,并为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城乡待业人员等社会群体提供多样化教育与培训服务。
“立足梅州苏区,放眼全国。我们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助力企业工艺改造、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服务贡献水平,着力打造一流高职院校。”学校负责人董芳远说,学校将全面发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省内有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全力为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加快振兴发展提供优质职业技术技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