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点首页 >> 注册本站 >> 留言本站 >> 繁體中文 

 
 >> 您现在的位置: iautow汽车资讯网 >> 文章中心 >> 正文
  雷锋“长”在了河南邓州           ★★★

雷锋“长”在了河南邓州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9/3 13:34:41

 

  河南青年时报讯(记者 魏文杰/文 薛婉玉/图)“走,我们去雷锋像那儿拍一张。”3月2日下午,采访临近结束,邓州编外雷锋团办公楼里的光线已暗,当我们提议给他拍照时,81岁的姚德奇特意走到大厅,打开灯,站在了雷锋雕像前。他胸前那枚印有雷锋头像的徽章,在黑色上衣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姚德奇,雷锋生前战友,邓州编外雷锋团政委。与雷锋相处近两年的时光,不仅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也镌刻进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

  当年一起参军入伍的,一共有560名邓州热血青年。退伍后,他们把雷锋精神“打包”带回家乡,在邓州成立编外雷锋团,播撒下一粒粒“雷锋”种子。

  历经二十余年,如今,这些种子俨然已扎下了根儿。邓州编外雷锋团发展到38个营、2.2万余名成员,其中82%以上是青年人。一个个有责任、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从雷锋战友手中接过接力棒,让雷锋精神绽放新的璀璨光芒。

  3月2日下午3点,我们按照约定的时间前去拜访姚德奇老人,走进他的办公室时,老人正靠在座椅上休息。此前一天下午5点多,他才从北京回到邓州。当天上午,他又受邀在邓州一所小学做报告。按照往常习惯,每天下午是他的休息时间。

  但,只要有人找到他,请他讲述与雷锋的故事,在时间和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姚德奇老人一般不推辞。他说:“63年来,我把雷锋当作榜样,学习弘扬传承雷锋精神,是我永恒的追求。”

  办公室里,雷锋元素随处可见:桌上的雕像,书柜里的书籍,胸前的徽章,墙上还有一幅七言诗《忆战友雷锋》,那是他在雷锋牺牲50周年之际所作,表达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也表达矢志不渝学雷锋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老人坐直了身体,又一次开始讲述那难忘的青春岁月。“我是1960年8月应征参军,来到原沈阳军区工程兵第10团,这是历史的巧合、人世间的缘分,恰好和雷锋同在一个部队”

  在新兵训练营,18岁的姚德奇与雷锋分配到同一个连队运输连。当时,全连住在一栋大房子里,睡的是上下通铺,雷锋住下铺,姚德奇就在雷锋对面的上铺。在他的印象里,“雷锋非常阳光潇洒,一天到晚乐呵呵的、闲不住,不是在工作、训练,就是在读书学习,做好事”。

  姚德奇看雷锋给大家读报,他也学着读。刚开始不得要领,只管读完了事,后来雷锋提醒他:“饭前读报时间短,要注重效果,长篇文章可以先看看,给大家拣重要的内容讲讲。”姚德奇照着做,后来还受到了表扬。

  同样作为代表去汇报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姚德奇发现,雷锋的学习真不一般,“我们是先背诵原文,再简单谈谈感受,雷锋却总结出了问题学习实践总结的八字公式,从书中领会出思想观点和方法论,进而来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工作方法,这很了不得”。

  姚德奇还与雷锋一起当过小学校外辅导员。怎么当好辅导员?雷锋告诉姚德奇,要给他们讲道理、讲英雄故事,指导他们走好人生的路,还要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小学生。

  雷锋本身就很喜欢读英雄故事,本子上贴着董存瑞、黄继光、向秀丽这些英模人物的照片简报。他还有个节约箱,收集牙膏皮、螺丝帽、螺丝钉之类的卖给废品站,再买书来读。他带着小学生看节约箱,一名学生就为此改掉了吃零食的习惯,懂得了勤俭节约。

  回忆起曾经的点滴,姚德奇一再称赞,“雷锋真是个奇人才”,“他读书有毅力、更有悟性,让人敬佩”。

  在姚德奇的印象中,雷锋在紧张繁忙的战备训练工作中,总是挤出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读书,晚上打着手电筒看书,走到哪儿都随身带着书,只要有时间,就随时拿出来看,“用雷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发扬钉子的挤和钻的精神。”

  “不论是看书、看电影,或者是一次领导谈话、战友们平日里的相处,雷锋总能从里面悟出一些道理,结合他读的书,去反思、总结,进而提高自己。”姚德奇说,雷锋虽然是高小毕业,但在踏入社会的6年时间里,真是飞速成长。

  在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录着团长宋清梅与雷锋相处的故事。那是1962年1月19日,宋清梅和雷锋一起参加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俩人安排住在一个房间。第一顿就餐时,宋清梅看遍了餐厅也没有发现雷锋的影子,心想着他是主席团成员,可能就到小餐厅就餐了,后来才发现雷锋是在厨房里端盘子洗菜,忙完之后才随便吃点饭。空闲时,雷锋还买票请宋清梅看了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宋清梅说:“我只是感到电影好看,挺过瘾,而雷锋则有一番精辟的简介,入情入理,使我顿生敬意。”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当年新兵训练结束后,邓州籍战士胡殿明分到了团修理所,曾多次为雷锋修车。胡殿明回忆,起初,他对汽车修理刚入门,而雷锋不但驾驶技术好,而且会修车,就一起切磋。雷锋鼓励他钻研技术,掌握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在雷锋的鼓舞下,胡殿明在修车技术上下苦功夫,多次攻克技术难题,成为修理技师,一级技术能手,多次代表团队参加沈阳军区大比武。

  过往如电影般历历在目,姚德奇对战友的怀念无时不在,言语中满是称赞与钦佩:“他日常表现出来的就是很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看书读报、指挥唱歌、表演节目、打乒乓球,样样都行。领导交给他的任务,总是坚决执行,而且想办法去完成。”

  直到雷锋因公殉职后,姚德奇才知道雷锋写下了那么多日记,从中更加读懂“雷锋精神”,“他时时刻刻装着人民,怀着一颗感恩、报恩的心,在坚定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1997年4月,相继退役返乡的560名邓州籍老兵,把“雷锋精神”打包带回家乡,成立起一个群众性学雷锋组织编外雷锋团。

  “牢记雷锋战友光荣称号,自觉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这是编外雷锋团的座右铭。

  3个营,560名成员,数十年间,像是播撒种子一般,把雷锋精神带到机关企业、城市农村、学校社区。如今,编外雷锋团已发展到一个拥有38个营、17个直属连排(队)、2.2万余名成员的全国最大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这其中,青年比例达到82%以上。

  让姚德奇欣慰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敢担当的青年,在一次次重大考验中挺身而出,高高擎起了编外雷锋团的旗帜,更让雷锋精神在青年中得到传承和弘扬。编外雷锋团副政委,孙甜甜,正是这样一名青年。

  34岁的孙甜甜与编外雷锋团也有不解之缘。2003年,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刚建成开馆之际,孙甜甜是一名中职学生,作为全校8000多名学生中选出来的代表,有幸亲临现场参观感受。也是在那时,“雷锋”这粒种子埋在了这个青年心中。

  孙甜甜12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拉扯着兄弟俩长大。哥哥主动辍学外出打工,供他读书。十二三岁的年纪,孙甜甜就学会开手扶拖拉机,在地里干一上午活,中午吃饭时胳膊都抬不起来。那时,他就想,将来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去。

  为了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孙甜甜放弃读高中的机会,主动选择中职学校,为的是每月能拿到50元的生活补助。在学校,一日三餐就是馒头和粥,菜都舍不得吃。贫困并没有击垮他的斗志,勤奋好学的孙甜甜拿遍了所有学生荣誉。

  20岁时,孙甜甜开始创业,亲身感受着这些雷锋战友在邓州创下的浓厚的学雷锋氛围,他对“学雷锋”一直心有向往。等到公司发展稳定后,他牵头成立了邓州义工组织,四处扶危济困,为老人建厨房,为病患落实政策,为小学建希望书屋。直到2015年3月5日,经过编外雷锋团考验,他们正式加入雷锋团,成为义工连。两年后,撤连建营,孙甜甜被推举为营长。

  有了组织,有了带头人,青春热血的年轻人学着前辈的模样,“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他们3次驰援武汉,运送新鲜蔬菜150余吨。2021年夏天,河南遭遇特大暴雨,他们分4个梯队奔赴郑州、新乡,转移受困群众1200余人。

  今年,他们成立了青年宣讲团,正把雷锋精神讲给更多人听。在他们的规划中,“接下来要重点助力乡村振兴,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这些,只要能让老百姓生活更有奔头儿,哪怕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全力去做。”

  3月1日,孙甜甜陪同姚德奇老人在北京参加活动,见到了雷锋曾经辅导过的学生陈雅娟,见到了战斗英雄王曙光。他很受触动也颇感责任重大,“雷锋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从雷锋老战友手中接过接力棒,让雷锋精神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斗转星移60余年,尽管时代不同,青春何曾相似,都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绚丽绽放。雷锋精神,俨然已在中原大地扎下了根。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 

    声明:汽车资讯网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站长:

    汽车资讯网_汽车报价_汽车新闻_汽车信息_汽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