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难耐的上海夏日里,周坤站在滚滚热浪中,热情招呼着客户。从学徒做起,到如今拥有自己的汽修门店,周坤用20年亲身见证了国内汽车后市场发展的起承转合。
今天的中国,平均每分钟生产出一辆新能源汽车。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28.8万辆,排名全球城市第一。在嘉定,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近三年增长迅猛,截至6月底达到近10万辆。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新能源汽车,让全球汽车产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也正在引发产业链条上的颠覆性洗牌。
位于宝安公路上的马陆汽配城,分布着大大小小50余家汽修门店,意腾汽车生活馆就是其中一家。老板周坤深耕汽车后市场行业20年,是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亲历者和受益者。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他明显感觉到老客户正在“逐年甚至逐月流失”。
“前两天一个客户把宝马置换成了蔚来,今天又有一个客户跟我说要卖掉汽油车换辆特斯拉。”周坤颇为无奈,“开宝马的客户一年行车里程4万公里,至少来我这里保养4次,换了电车就不会来了。”
在马陆汽配城,“卷起袖子干不完的活”的年代渐行渐远,每家汽修店老板都在复制粘贴周坤的焦虑。这些老板们坦言,这两年整个汽车后市场都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哪怕是入行一二十年的“老汽修”也会担心,“不学习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就会被淘汰。”
转型势在必行,但转型并非易事。“先从能做的做起,换刹车片、加防冻液……这些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没区别。”周坤说,“我们陆续购置了一些设备并学习了相关技能,现在电池问题也能诊断了。”相较于4S店,汽修店的价格优势依然存在。去年开始,来周坤店里做小保养的新能源汽车车主明显多了。两三年后,新能源私家车大规模过保,那时候汽修店的新能源汽车业务量或将迎来井喷。
在汽车后市场商海摸爬滚打20载的周坤及时调转了船头,但不少人要么仍未感知到风向的变化,要么觉察到了却依然犹豫不决。
犹豫,是因为破局难。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总量为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其中,汽修领域将面临80%的人才空缺。与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局面相比,其维修领域的人才培养速度并没能跟上节奏。
家住嘉定新城的许先生两年前购置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前段时间仪表盘出现频闪故障,没想到接连去了几家汽修店都被告知无法修理。不少新能源汽车车主也有类似经历,一些受访车主告诉记者,相比成熟的燃油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大多涉及电池、电机、电控,汽修店往往不会修、不敢修,想找到一家懂行的汽修门店不容易。
记者走访了天猫养车、途虎养车等多家汽修店,不少负责人表示,门店仅提供轮胎更换、油漆修补、钣金维修等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服务。一家天猫养车门店负责人杨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经营状况可以用“腹背受敌”形容,燃油车维修工单减少,新能源汽车业务又很难拓展,深感“有心无力”。
汽修店想要从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分一杯羹,需要配置绝缘工位、检测电脑、示波器、电动压缩机等设备,投入成本大、回报周期长。除了“财力”,“人力”缺乏更是问题所在。新能源汽车的工作电压通常是200伏到750伏的高压,从事新能源汽修的技师必须持有电工证。
“以后不少燃油汽修人都将被迫转战新能源赛道。”杨先生感叹道,“但至少目前维修燃油车还能保证收入,转型的风险和重新学习的成本太大了。”
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攻守转换的拐点何时到来,眼下仍未可知。但对职业院校来说,必须在拐点到来之前提前布局,才能让毕业生拥有更多就业选择。
在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汽车产教融合基地,不少学生正在认真聆听讲师关于电动汽车电池及系统技术的讲解,并进行实操。这些课程,正是由校企合作单位上汽集团提供的教学资源。校方通过“前店后校”的深度校企合作,建立“新能源人才孵化基地”,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日常教学,并组织学生到售后服务车间近距离观摩维修案例。
“产教融合能够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毕业就是熟练工。同时,我们连续多年与上汽集团培训部联合开展师资培训,多名教师先后取得新能源汽车技术中级企业证书和‘1+X’中车行颁发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考评员资质证书。”大众工业学校汽车工程系主任陈旭说。
大众工业学校自2013年起引入新能源汽车课程,并不断优化课程结构,逐年增设或调整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领域的专业课程。带着丰厚的知识储备和实操经验,学生们多次获得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团体、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团体一等奖。
“加入新能源技术集训队并代表学校参赛,是我3年中职学习中最宝贵的财富。在备赛中我不断钻研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对新能源汽车有了更深了解。”大众工业学校21级毕业生李嘉昊说。从大众工业学校毕业后,李嘉昊升入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继续学习,主攻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目前在上海景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职智能网联汽车工程师,主要负责对中高职院校汽车教学软件的方案开发。
李嘉昊直言,从校园到职场,从“学”到“教”,他一路见证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刻变革和蓬勃发展,也希望帮助越来越多汽车人走入新能源赛道,“想吃新能源这碗饭,就要不停研究和学习最新技术,把自己打造成了解新能源、智能网联、软件开发、新材料等相关领域的‘六边形战士’。未来行业只会越来越卷,只有不断奔跑才能不被甩下。”
事实确实如此,不断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催生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新陈代谢,置身其中者都需向“新”而行。采访的最后,陈旭提到,学校近年放缓了新能源教学车辆的购置,但不断增加教学工具的采购,因为车辆的飞速更新,工具很长时间内都适用。正如新能源人才的培养,尽管技术日新月异,但一颗可持续自主学习的心可应万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