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南郊一条不起眼的小马路,自东向西,小型汽修门面一字排开。小轿车、面包车、大巴车、大货车甚至铲车,这儿都能修。老徐是这儿一家汽修厂的小老板,忙了一天的他,倚靠在待修的汽车边,抽了根烟。
在车间抽烟是汽修管理制度中明令禁止的,但老徐并不在意,“没事,自己注意就行了,出不了事。”
12月22日本报报道,北京市机动车维修行业,部分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危害防治意识不高,对职业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差。约80%的劳动者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由于作业环境艰苦,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对职业病防护宣传教育不到位,许多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老徐在北京从事汽修行业,已经有20多年,从小学徒到小老板,在他的意识里,车间里抽烟和防护职业病,都没有挣钱来得实在。
“说句老实话,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些,给我防护设备,我也懒得戴。这么多年来,我们跟中国的门诊大夫很像,每天需要给很多车看病,劳动强度大、挣的钱却很有限。不过,我们这些‘大夫’,没多少人关注自己的健康。大家想的还是怎么多挣点钱,让我们的劳动能有更多回报。”
老徐是江苏人,今年40多岁,头发已经花白。未满20岁的时候,他就和几个同乡一起前往深圳学习汽修。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汽修产业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在深圳这样开放的特区,能接触到更多的汽车。在深圳学了几年汽修手艺,老徐去了云南昆明,去那里的原因很简单——有更多车可以修。
“昆明车多,因为那时候走私车多,可以修到很多国外进来的车。像我们这样的技术工种,手艺靠书本是学不来的,就是要多做,多练习,手艺就是靠一辆车一辆车这样积攒起来的。”
在昆明又练了几年后,老徐在1998年左右来到北京,进了北郊一家国营汽修厂上班。说起十几年前刚进京的那一段时光,老徐最遗憾的是没有在那时候买一套房,“我在二环附近租的房,两居室才300块钱一个月。那时候要是买房,好像是十几万就能买一套。可惜当时没那想法,大家都没有那想法。”
老徐因错过买房而遗憾,是因为他那时候确实能买得起房,“我那时候一个月已经能挣1000多块钱了,攒几年就能付得起首付。”记者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网站上,查到1998年10月的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当时工人的平均工资是776.9元,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是984.2元,老徐的工资确实不算低的了。
当时,汽车市场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北京城能修车的地方也就是几家国营汽修厂。老徐回忆,那时候一辆小轿车一次保养的费用,差不多是三四百块钱,“那时候的钱,值钱啊,这保养费用已经不低了,就算是这样,修车还得排队,因为修车的地方太少了。”
上世纪90年代,北京还没有4S店,在国营汽修厂,老徐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小轿车,他甚至还把日本进口的右舵车改成过符合中国人驾驶习惯的左舵车。
进入新世纪以后,4S店的概念被引入了中国、进入了北京。国营汽修厂也开始自己经营4S店,汽修厂里的汽修工们被分配到了各个不同品牌的4S店。老徐和几个工友一起,被分配到了一家欧洲品牌的4S店。
老徐说,从2000年到2008年,是北京汽车市场发展速度最迅猛的一个阶段,汽车保有量呈几何数级增长,不过,汽修工的工资却没有涨太多。2008年,老徐在4S店每月大概能拿3000多块钱,而2008年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职工平均月工资是3726元。
收入低,生活成本却因物价、房价等因素开始上涨,受生活所迫,汽修工就要靠潜规则贴补家用。“我说我们像大夫,不只是因为给车看病,还因像某些大夫一样靠卖药拿回扣挣钱,我们也有自己挣钱的门道。”
普通车主去4S店保养,通常情况下,会有专门的业务员接待,做简单外观检查,按照里程开出常规保养单,车主去休息室休息,业务员开车进车间由汽修工接班。常规保养有一项是必做的,就是换机油。但由于车主不能进车间,所以机油换还是不换、换多少全由汽修工决定。
“一般情况下,比如按需要是换4.5升机油,汽修工实际只给你换3升,剩下的就是他自己的了。”一辆车省下来1.5升,一天十辆车就是15升,一个月就是数百升。机油按照品牌不同,价格有高低,在市场上,一瓶4升装的机油从100多元到400多元不等。汽修工自己省下来的机油,偷偷拿出店,卖给经销商或者汽修厂,换来的钱几名工友均分。“比市场价便宜点卖,一个月也能有千把块钱收入。”
老徐说,北京一家4S店的老板,曾经发现店里的汽修工不但卖机油,连配件都卖,一怒之下,把整个店的汽修工全开了,招新人。
除了倒卖机油,汽修工还会跟车主联合起来骗保。通常的做法是,车主找到破旧的零部件,换到自己车上,完好零件留着。然后谎称出险,保险公司理赔,汽修工把原车的完好零件换上。整个过程,实际没有真正修车,骗来的保险费由车主和汽修工分账,赚取利益。
和其他很多打工者一样,汽修工最关注的是他们的收入,而劳动环境他们根本无暇关注,对职业病的危害也缺乏足够重视。
油漆工,在工作时,很容易受到空气中的粉尘影响。按规定,喷漆过程中需要佩戴防护面罩,但很多小作坊只是以口罩代替。而且就算是佩戴防护口罩,手部等位置的皮肤也会频繁接触到油漆。油漆中含易挥发的致癌物质——苯,长期接触,很容易对健康产生影响。
钣金工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拆解、敲补、换零件等。在工作过程中,主要会受到噪音、电焊烟尘、电焊弧光的影响。噪音,需要靠耳罩抵挡。电焊烟尘、弧光需要靠面罩防御。老徐说,实际工作过程中,汽修厂不会严格要求汽修工,汽修工自己也多数不重视防护。
“敲一块板,几分钟的事,谁还去找什么耳罩啊?戴面罩很影响视线,小轿车这种需要精细操作的切割、焊接,本来就很难操作,所以多数不戴。”2011年开始,北京市施行汽车限购政策,汽车销量下降,而且由于汽车售价逐年下降,老徐说,现在卖车已经不挣钱了,4S店主要就是靠修车挣钱。
“按理说,汽修工应该是对4S店贡献最大的工种,但是却得不到重视。汽修工自己也只是想着怎么挣点钱,不关注自己的健康。”
老徐透露,现在一般合资品牌的4S店汽修工一个月能挣5000元左右,中档品牌4S店的汽修工月薪约8000元,高档品牌4S店汽修工月薪可以上万。但这些老徐已经不太关心,他自己创业了。去年,他以年租15万的价格,在南郊开了一家小汽修厂。厂里就俩人,他和自己的徒弟小马,老徐既是厂长也是工人。开业一年,他说自己赔了十多万,“这地方有点偏,而且第一年,我也没打算挣钱,主要是培养客户。”
在老徐的汽修厂,所有维修、保养过程全部对车主开放,换不换机油,一目了然。小汽修厂里设备一应俱全,徒弟小马已经会用电脑检查汽车的故障。这里保养一次的价格,只有二三百元,大约只是4S店的五分之一。“现在北京的车太多,就算有这么多4S店、汽修厂,汽修工每天还是有很多车要修。就像大夫一样,有看不完的病人。”
像中国大夫希望得到国外私人医生的待遇一样,老徐这样的汽修工也希望得到国外技工的待遇。“国外的汽修工,每天就修几辆车,而且修车都需要预约,而且人工费非常高,他们的收入比白领还高。”在老徐的头脑里,他依然希望用收入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对工作环境依然不在意。在他的小汽修厂里,徒弟小马穿着普通的休闲装,手上套一个塑料布就开始给汽车换机油。
20多年前,老徐的工作环境就像小马一样。20多年后的今天,腼腆的小马,对这样的工作环境也并不担心,他的想法和师傅很接近,未来,小马希望有一家自己的小汽修厂,靠手艺养家糊口。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