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开个3、4年,就能学会修车”,这句话其实是调侃以前的国产车太烂了。
不少朋友笑称:“国产车开3、4年,修车铺都能开了。”主要原因就是前些年的国产车品质不怎么够。
山东大学刘海东所著论文,分享给你,《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提升分析——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
上面讲到:前些年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年产量相对较少、市场集中度也比较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来降低单车成本,企业的竞争力就偏弱。
就好比说是饭店:生意越来越好的这些饭店,去的菜场就越来越大、批发的量也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便宜,鱼塘也包下来,菜比原来还要新鲜。
反过来,刚刚开了一个新的小店,菜就普通市场去进进的,生意一般般,不太卖得掉。
第2天又舍不得把昨天进的菜给处理掉,好了,对不对?这个菜有可能就开始有影响了。
味道人家说:“果然是大饭店的饭会更好一点。”有可能就是这么个味道,没有余钱去买鱼塘了嘛。
发动机是买的、变速箱也是买的,也就有了三菱发动机养活国内一大半国产车的这么一个景象。
买来的发动机、变速箱,本身技术性能就不是算特别地顶尖了,而且还有可能存在匹配方面的问题。
在车质网上面,这个品牌某2012年款的车型,典型故障之一就是:防冻液内漏进发动机。
这个就是因为在发动机设计的时候就存在缺陷了,缸体和缸盖之间的冷却水道连接部分用了个塑料材质,又离气缸很近,而且还设计得非常薄。
时间久了一老化,冷却液就有可能会从这个地方去渗漏了,吸到发动机气缸,导致发动机拉缸等等严重故障了。
这就好比说:网上有很多体型很小的宠物狗、宠物猫,不少的就是……比如说是先天有点缺陷的。
去治疗的话,只能解决眼面前的问题,但是它的寿命有可能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
如果喜欢猫猫的,有可能大家会知道有种折耳猫的,对吧?先天会有点问题,你也可以网上去搜一下。
不光是设计研发方面存在问题,制造工艺和高端材料方面,前几年的国产车和国外品牌之间的确也有差距,这点以前我们视频里讲过。
J.D.Power每年都会出的《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翻看往年的调查报告之后,你可以看到的。
在2009年的时候,国产品牌新车的每百车问题数258个,就是100个车里面有多少问题,加在一起有258个。
国外品牌的新车,每百车问题数只有142个,相差了116个,将近是快小一倍了,对不对?
返回来的话,简单点,我们粗糙地估计的线年,买国产车的车主朋友碰到故障的概率,会比国外品牌的那些车主多了将近1倍的可能性。
修车修得多了,尤其是有些故障反复地在那边修、调什么的,相关的汽车知识从本来不懂的,也真的是被逼到弄懂了。
所以才有人会开玩笑地自嘲一下:“国产车开个3、4年,久病成医,学会修车,开了修车铺赚了钱,再买另一辆国产车,来精进我的手艺。”
我们还特意去查了一下,重庆理工大学陈静所著论文,分享给你,《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上面说:现代汽车维修已经逐步向电子技术方向发展了,会用到各种先进的故障诊断系统、仪器什么的。
现在的国产车也不再是以前那种隔三岔五需要跑修理店的车子,是有变化的,没有那么夸张了。
国产车市场份额的提升带来的一些盈利,也使得厂家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当中来。
来,继续,2019年,10年后的J.D.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显示。
经过10来年的发展,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的每百车问题数的差距已经缩小到10以内了。
质量方面是有很大的进步的,差距还在逐年缩小,个别品牌已经反超合资品牌了。
所以总得来讲,“国产车开个3、4年,就会学会修车”,就是10多年前的回忆了,的确是值得调侃的一件事情了。
但毕竟是以前,实际上现在的国产车,质量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和国外的品牌差距也是不太大。所以说,买的时候也可以放心。
说到近几年,国产品牌纷纷都会加大研发力度,好的,你加大了研发力度,那么研发出来一点什么东西呢?是不是?
国产有那么多的品牌,哪一家的技术是最强的?或者说,不同的厂家,它的技术路径又有什么不同的?
想知道这些很简单,关注微信公众号「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国产车」,你就知道发动机哪一家比较好用了。
我这个公众号,每天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文字、音频、视频都有,挑自己喜欢的版本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1] 刘海东.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提升分析[D].山东大学,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