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送走了廉价的农民工,却迎来了廉价的大学生,现在月薪3000招不到农民工,月薪3000却能招到一群大学生。而更扎心的是什么呢?这些廉价的大学生,正是当年农民工用廉价的收入供养的,农民工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到头来却发现还不如当年的自己,这番话说出了很多农民朋友的心声。
又是到了一年一度的招聘旺季,但这几年的招聘会越来越体会出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拥有一定实际专业技能的农民工兄弟的待遇开始变得越来越高,比如木工,瓦工,焊工,汽车修理工等等,他们的薪资待遇多数已经达到了6000-8000元以上,技术稍微好点的大工薪资在1万元以上的也不在少数,但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开始变得越来越廉价,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薪资已经开始低于农民工,既然如此,那上大学还是否有意义,这种逆转又说明了什么呢?
首先,大学生之所以开始变得越来越廉价,这里主要还是一个供需联系的基本逻辑,在中国恢复高考之初以及改革时尚的初期,各行各业极度缺乏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才,而最不缺的就是农民工,因为当时中国90%的人口都是农民,所以,在那个年代如果能够考上大学或者就算是个普通的中专,大专都是社会的香饽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会给予较高的待遇去争夺。
但现在不一样了,经过了连续扩招,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是在1000万以上,再加上随着扩招出现了生源质量开始不断下降,很多省份甚至出现随便考个两三百分,三四百分也能够上大学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就是多数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可能不具备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只是一个考试机器罢了,所以,这部分大学生除了通过考试进入到体制内之外,在社会上很难找到待遇比较理想的工作。
而农民工或者蓝领的待遇之所以开始变得越来越高,也是由于这个基本的供需联系原理,由于中国逐渐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过去工作在一线的农民工兄弟开始逐渐老去,尤其那些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民工和蓝领人群逐渐进入到了退休的年纪,而他们的下一代很多都去上大学了,这就导致了供需上的矛盾,所以,诸如木匠,瓦匠,护工,电工,厨师,修车工这类具有实操意义的工种待遇水涨船高。
其次,既然大学生的待遇开始逐渐低于农民工,蓝领,那读大学还是否有意义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能像过去一样无脑选择,这里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才可以。我个人觉得在大学性价比逐渐降低的背景下还是需要读大学,这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增加自己择业范围,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上大学尤其是考上了研究生,起码让自己有机会进入到公务员,事业编,央企这类旱涝保收的单位,这种机会也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获得。
而在具体的大学专业选择方面,普通的家庭最好不要选择医学,金融,艺术之类的高大上专业,而是应该选择一些实用性和变现性较强的学科,而且最好以理工科为主,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医学,金融,艺术之类的学科不仅花费巨大,而且学习时间很长,最重要的是这几种学科在将来就业时极度依赖家庭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背景,而尽量选择理工科是因为地方大的战略方向就是科技立国,跟随地方的方向才是明智的。
最后,中国送走了廉价的农民工,迎来了廉价的大学生,这种现象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的高经济增速已经基本不可能继续维持了,因为就业岗位的多少是经济增速高度相关的,而随着中国的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世界贸易的逆全球化,在可预见的未来,经济增速可能会越来越慢,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岗位越来越少,那多数没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找工作可能会越来越难,35岁失业现象真的会愈演愈烈;另一个则是中国廉价的人口红利依然在,只是身份由农民工转换成了大学生而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