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点首页 >> 注册本站 >> 留言本站 >> 繁體中文 

 
 >> 您现在的位置: iautow汽车资讯网 >> 汽车报价 >> 正文
  虹软科技获104家机构调研:我们早期签的定点项目还是以DMS、OMS为主每款车里的算法都不一样(附调研问答)           ★★★

虹软科技获104家机构调研:我们早期签的定点项目还是以DMS、OMS为主每款车里的算法都不一样(附调研问答)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18 18:30:29

 

  虹软科技3月28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3月16日接受104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第一部分、公司经营情况说明公司2021年业绩快报主要财务指标情况(未经审计):

  虹软科技2021年度营业收入5.73亿元,同比下降16.12%;2021年度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同比下降39.80%;2021年度归母扣非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46.89%。

  智能手机业务: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所回升,同比增长4%,其中第四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6%(Counterpoint发布数据),尚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品牌格局的变动,头部手机品牌空出市场份额,前五大以外的手机厂商出货量缩减,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此变化过程中也影响到了公司来自部分客户的收入。报告期内,公司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5.35亿元,同比下降10.73%(包括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的视觉解决方案)。虽然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动,但也带来了终端业务的新机遇,其中不乏部分有实力的手机品牌与一些新手机品牌的展露,以及笔记本电脑产品与交互产品的新涌现,这些都将给公司带来诸多新的合作机会。同样,公司也积极关注市场,把握市场品牌格局变动趋势,稳抓新机遇,静待新领域势能的爆发。

  (1)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与社交软件的加速发展,智能化市场的需求与产品更新换代频繁,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司与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和手机品牌厂商,紧密合作创新。2021年,公司为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了屏下TOF相机、智能视频录像、AR“黑科技”等一系列新产品(包含屏下3D Face ID、针对视频录像的暗光画质/人像提升、3D AR应用的3D建模、AR纸片人/涂鸦等解决方案),这些产品都为终端带来了更强劲的性能、出色的影像和更智能的显示技术。(2)光学屏下指纹方案是已经落地的方案,目前已经实现小批量量产。我们新一代的产品,采用了缩小尺寸的光学方案,也已经推出。现阶段在供应链方面,我们采取在硬件上强化与镜头厂商的议价能力,且和芯片厂商在做一些定制化的、更深层次的合作。(3)ALS在供应链上,因为疫情等原因确实走了些弯路,公司现在在强化供应链。第一代光感加上距离传感器的二合一芯片性价比较高。现在我们第二代新产品,采用屏下光感+色温+接近光三合一芯片,是全新的架构,希望2022年下半年出样;同时我们也在与屏厂和客户合作,希望突破软件商在硬件上的限制。

  智能驾驶业务:自2018年、2019年,公司就对智能驾驶技术开始研发和布局。公司坚持以前装为重、后装先行的战略,在2020年第四季度,综合考虑智能驾驶市场需求、战略结构化发展前景以及公司后装客户业务波动、产业链芯片紧缺等因素,开始加快对智能驾驶前装技术、人才的投入,且持续创新,不断深化与主机厂商和Tier1(一级供应商)的项目合作。报告期内,公司智能驾驶业务整体实现营业收入2,007.50万元,同比下降69.5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前装定点项目已涉及长城、长安新能源、长安、上汽、理想、一汽、东风日产、岚图、合众新能源等车厂的多款量产车型,其中岚图、长城项目的部分车型已实现量产出货,因结算周期的影响,预计于2022年上半年开始逐步贡献计件收入。

  费用端的情况(未经审计):公司作为研发驱动型企业,持续拥抱产业新变化。针对市场可能涌现的新机遇,公司紧紧围绕视觉解决方案,积极开拓新领域、新客户、新产品、新技术,为业务的平稳及增长奠定基础。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研发费用2.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9%。公司自2020年9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21年确认股权激励费用1,186.88万元。2021年,公司人均创收82.69万元,人均创利21.84万元。

  虹软未来的发展方向:虹软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发,技术所应用的终端,从个人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再发展到汽车以及AloT领域,一直与视觉产业的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紧密相连。公司未来的发展还是分为三个大的方面:(一)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于---智能手机业务、笔记本电脑业务等。(二)智能汽车。(三)AR/VR。

  (一)移动智能终端:1)智能手机---纯软的计算机视觉产品:我们看到了手机厂商未来都在追求三块差异化:①画质和用户体验的差异化;②视频相关的应用的差异化;③内容创造的差异化。所以在手机上纯软产品的发展也分三个维度:①在计算摄影技术上,要帮助用户在拍人、拍物、拍景或是在不同方向上能拍得更好;②在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上,他们对于画质有着极致的追求,要求照片达到零损的画质效果;③在移动智能终端的变化上,变得更加智能,所以计算摄影技术也要紧随传感器的发展不断迭代。只要在每个维度上还有极致的追求,虹软的技术就会满足客户源源不断的需求。2)笔记本电脑: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来,远程办公、移动办公等场景快速普及。伴随着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的增长,我们看到了市场用户的新需求,也紧跟市场推出符合市场且热度较高的新产品。比如我们的Auto-framing产品:在开电脑视频会议时,电脑自带的镜头并不会转动,如果有第二个人入镜也无法识别镜头中有两个人。我们的算法可以让镜头随时跟随,做裁切放大。我们也希望能把这个功能带到每一台笔记本电脑里。

  (二)智能驾驶:汽车行业现在正经历着变革,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提升,也给虹软带来了很多的机会。智能驾驶业务同样也是公司非常重要的发力点,公司也将持续围绕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不断深化与主机厂商和Tier1(一级供应商)的项目合作,力争成为智能车载舱内、舱外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

  (三)AR/VR相关技术:不管是移动智能终端还是智能汽车领域,包括各类智能视觉设备、场景,AR/VR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公司早年就开始对AR/VR相关的技术投入研发和落地,包括AI、交互、电子游戏等,很早在日本客户的设备就有应用,还有三星手机的AR ZONE里面也有很多AR/VR技术是虹软提供的。

  虹软的AR/VR也有“3+1”的产品和规划产品:①赋能虚拟世界的数字身份与内容创造工具;②+XR--虚拟世界接入设备的操作系统;③+核心算法引擎--提供支撑虚拟世界运行的软件技术。规划:基于这些核心技术产品,能扩展出一些涵盖相关设计与服务等衍生业务。

  第二部分、提问与回答环节Q1:请问2021年公司智能驾驶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前装还是后装?2022年公司在智能驾驶前装业务的计划是怎样?基于已定点的主流车型2022年出货情况大概会是怎样?

  答:公司2021下半年业务主要是集中在前装,但2021年收入贡献主要是在后装。截止2021年末,公司前装定点项目已涉及长城、长安新能源、长安、上汽、理想、一汽、东风日产、岚图、合众新能源等车厂的多款量产车型,其中岚图、长城项目的部分车型已实现量产出货,因结算周期的影响,预计于2022年上半年开始逐步贡献计件收入。针对智能驾驶前装业务,2022年公司希望做到在前装渗透更多的车型,尤其是上量车型;业务覆盖范围从国内拓展到海外的战略也是2022年拓展的目标之一。部分已定点车型陆续会出货,比如主流厂商在2022年的出货车型将达到10款以上,但最终体现在公司营收上会有一个季度的延迟,所以这部分会有些滞后的体现,但是整体业务比较良性。

  问:2021年公司智能驾驶前装签约定点项目的目标是新增50款车型,这一目标是否完成?目前新增定点的情况大概怎样?

  答:2021年,公司在智能驾驶前装签约定点的50款车型目标已完成。截止2021年末,前装定点项目已涉及长城、长安新能源、长安、上汽、理想、一汽、东风日产、岚图、合众新能源等车厂的多款量产车型。

  问:2022年公司预计能出货的定点车型单车价值量大概是什么水平?未来提升空间有多大?

  答:智能驾驶前装定点项目的单车价值量,是基于汽车的款型与功能确定的,因款型与功能的不同,会有一些差异。2022年出货的车型也是公司早期定点的项目,单价还是几十块到两百块的价格区间。但整体而言,我们现在单车的单价还算可以。尽管市场上存在一些竞争,但我们现在单车的价值基本比友商稍高一些。未来公司会继续根据市场需求增加更多的功能,功能、需求的增加,那么单车价值相应也会有提升。

  问:公司与长城哈佛系列前装定点项目签的全平台,那长安也是签全平台吗?是以公司哪些功能产品为主?

  答:我们早期签的定点项目还是以DMS、OMS为主,每款车里的算法都不一样。长安在芯片平台使用上,会选取多类型的芯片平台合作,可以说是混合平台,这和长城选择平台方式不一样,在以平台化铺车型的情况下,想要签全平台合作难度相对要大一点。

  答:公司早期签的定点项目还是以DMS、OMS为主,与长城的前装定点项目分不同时期签订,包含DMS、OMS、Face ID、AVM等舱内、外功能。

  问:公司与长安、长城的定点车型是在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出货吗?是否可以理解为第三季度长安和长城能开始给公司贡献前装的收入?

  答:理论应该是,但长安的量会很有限,因为长安在这个时间段出货的款型不多。最主要的是,在这期间,我们与长安车厂的服务、合作方案已经很好地建起来了。预计到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出货体现相对就会比较明显,但如果体现在收入上相信明年会更好一点。

  问:公司和高通这样的芯片平台合作,在推进软件产品的过程中,公司、芯片平台、车厂这三者是怎样的关系?

  答:公司与芯片平台的合作,会基于市场的判断,前期就开始规划,这个是在前瞻性的战略时期就已经决定好的。在车厂客户选择芯片平台的过程当中或者之后,公司就已经把自己的方案呈现出去了。但最终选择用哪个芯片平台,还是由汽车主机厂决定,公司配合提供产品。

  问:公司智能驾驶业务在海外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订单也会按照单车来收费,还是有总体的打包价?

  答:目前国内项目基本上都是按照单车来收费,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某个车型同时使用我们的多个方案,我们会给一些打包价。以后海外项目收费模式也会是如此。

  问:从现在情况来看,公司2022年智能驾驶业务的收入,主要会是像长城这种车型出货量更多的前装定点项目带来对吗?2022年后装业务能否回到2020年的水平?

  答:可以这样理解,目前后装不作为公司的主要发力方向。公司对长城项目布局更早,所以从2022年来看,长城会更早出货,部分车厂2022年也会有车型陆续出货,但要比长城慢一些。

  问:公司与长城定点项目是基于高通8155签订的全平台对吗?长城还存在其他厂商在供货吗?

  答:长城作为一个大的厂商,肯定有一些二供方案,但是我们现在主要是覆盖8155新出的车型。

  答:其实国内品牌陆续都会有出货,但主流品牌预计主要是长城。2022年,如果单纯从国内而言,我们还是要重点争取像比亚迪002594)、广汽这一类主机厂商,因为这类我们定点车型还比较少,另外合资车厂也是我们业务拓展重点,从策略上来说是重要的目标,我们也会朝这个方向拓展。

  问:公司2020年智能驾驶业务毛利率大概是40%的水平,那2022年前装业务迎来释放的话,公司对这方面有什么预期?

  答:公司2020年智能驾驶业务收入大部分是后装带来的。前装业务目前销售的是纯软的产品。理想的状态是,公司前装业务慢慢释放,后装的比例下降的情况下,整体的毛利率应该会有提升。公司智能驾驶业务毛利率相对稍低,原因是我们在前装的投入出货还没有体现。

  问:公司和高通在两域融合平台方案上有合作吗?合作进展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吗?

  答:我们现在和高通的合作是以舱内为主。在舱外,高通自己的案子也还未落地。但是我们和高通一直是战略合作伙伴,舱外也在合作中。

  问:从公司对从汽车行业的了解来看,汽车厂商未来2-3年对车型推出的预判大概是怎么样?

  答:我们相信汽车也和手机类似,像特斯拉就类似于苹果,它是主打爆款,一年推出一款、两款主打车型,但是有些车厂会像手机行业一样,主打机海战术,所以每家的策略都不一样。但以我们现在的理解,除造车新势力会走类似于特斯拉的这种模式外,大部分厂商还是会采用推出多款车型的模式。

  问:公司关于汽车战略思路,是先国内再国外,先辅助驾驶再自动驾驶,包括先舱内再到舱外,就公司2021年定点的50多个项目,在推产品的过程中有没有隐含条款,包含平台切换的合作?如果公司从8155往8295自动驾驶平台的切换,环节中有没有预判的条款?如果有,后续公司做客户升级,包括换代的升级,切换会不会比较顺畅?

  答:首先在条款上,因为比较细节,我们也不太好说过多。但我们能说的是,只要车厂在某个方案上用了公司的产品,在公司自己不犯错误的前提下,即使芯片升级,车厂大概率还是会继续用公司的产品。相对智能座舱内芯片来说,舱外芯片算力要求高,但平台本身的复杂度相比智能座舱芯片还有较大的差距,从这个角度来说平台的转换相对比较容易。

  问:公司目前海外项目进展怎样?新势力品牌除了理想有合作以外,公司和小鹏、蔚来有没有谈合作?

  问:公司2021年下半年手机业务,除了华为和LG这两个公司的影响之外,还有没有来自于其他手机厂商收入的波动?

  答:主要就是华为和LG的影响。2021年的手机业务因为手机市场品牌格局的变动等因素,确实给公司带来了压力,特别是在下半年。但我们也看到2021年开始,部分有实力的手机厂商开始凸显,还有一些新品牌的展露,这都是我们的新机会。荣耀是我们客户,我们希望这个品牌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答:荣耀的出货量其实应该从2021年第四季度就有一些体现,而我们对客户的结算周期会滞后一个季度。并且大家可以看到,在第四季度荣耀在国内的份额又在上升,所以希望荣耀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答:2021年下半年,三星的收入比上半年要低一些,我们现在还没有披露具体客户的情况。从业务上来看主要原因是三星业务重心的一些变化,以前三星一年主要是两款大的旗舰机,在拍照功能上比较重要的一款叫做Galaxy Note,但2021年较特殊,三星新推旗舰机变成了Galaxy Z Flip,而折叠机主要是在结构上有一些创新,2022年重心会做一些转变,所以导致了我们在收入时间上次序受到了一些影响。

  问:2021年公司手机业务是挺艰难的一年,不知道公司内部有没有测算,2022年大概能够恢复到什么样的情况?

  答:2021年的手机业务确实有压力,尤其是在下半年,但当手机的承压释放完,期待我们朝好的方向发展。

  问:公司屏下指纹在2021年其实已经小批量量产,2021年营收有没有包含屏下指纹的收入?2022年这块业务有什么预期,是否可能进入一些比较知名的一线品牌,比如公司的一些老客户?

  答:公司屏下指纹在2021年确实小批量出货,也在2021年有部分的收入贡献。2022年,针对我们的老客户,公司目前都还在商谈,原因是手机厂商现在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询价,包括新的方案的探讨,我们目前还在推进过程中。

  答:关于3D TOF相机产品,公司提供的是智能手机业务中的软件算法,公司给合作客户提供的是打包的软件产品,涵盖单个的功能算法,整个的量和收入都是打包计算,不会对单独的算法进行测算。

  答:公司介入光学屏下指纹是基于智能手机全面屏带来的一系列新技术,也看到未来手机的新产品可能会往手机屏下技术迭代更新。公司从软件供应链体系进入手机硬件供应链体系,是从0向1的突破。2021年公司屏下指纹产品确实小批量出货,也在2021年有部分的收入贡献。2022年,针对我们的老客户,公司目前都还在商谈,原因是手机厂商现在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询价,包括新的方案的探讨,我们目前还在推进过程中。

  问:公司2021年业绩快报提到笔记本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这两个终端新业务机会大吗?

  答:公司笔记本电脑业务,主要是针对商务机型,因为疫情的原因在家办公需求越来越多,使用视频会议、多人视频会议的场景也越来越多,使用者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针对商务笔记本电脑,公司接下来会配一些基本的功能产品,在2021年针对一些客户,公司已经有一些产品在设计的环节了,2022年的机会主要是看我们能不能获得一些更大的客户。因为全球的笔记本出货量和增速还是比较大的,核心还是要看公司怎样一步步往前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2021年的下半年开始比较火热,国内、外有不少相关的公司发布了新产品或者展开产业链内的收购,应该说整体发展潜力都比较好,但是它的体量,短时间内要上升,可能还要有比较缓慢的过程。

  答:我们现在已经在国内做一些封测试验线年的员工增长情况怎样?2022年有什么新规划?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薪酬有上涨吗?

  答:2021年末,公司在职正式员工不到700人,研发人员占比60%以上,人员占比较高,但基本保持稳定,公司主要在智能驾驶的前装人员上做了许多人员结构的优化。2022年,公司还会招聘一些关键性的技术人员,或者说是热门技术人才,但总体招聘的数量不会太大。2021年,研发费用还是小幅增加,人员薪酬也有一些增长。但从公司人力费用来看,公司研发边际成本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如果有新业务的营收进来,基本上就是利润了。

  答:公司手机业务模块人员占比较大,但现在汽车模块和手机模块有部分研发人员,尤其是算法人员、框架人员是和汽车共享的。从2021年的下半年开始,共享技术的部分人员已经非常明确地转移了工作重心,也明确了他们对于汽车业务模块的责任;

  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A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计算机视觉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是智能暗光增强解决方案、智能双(多)摄视觉解决方案、智能深度摄像解决方案、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2018年,公司获得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

汽车报价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汽车报价:

  • 下一个汽车报价: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 

    声明:汽车资讯网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站长:

    汽车资讯网_汽车报价_汽车新闻_汽车信息_汽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