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2月23日开始,大众在德国本土要把旗下部分燃油车型的价格进行上调,包括的车型有高尔夫参数图片)、途观帕萨特旅行、Polo还有T-Roc等车型,上调的幅度在单车型4.4%左右。拿高尔夫举例,德国售价2.25万欧元,上涨4.4%约为1100欧元(约8000元人民币)。
但凡对这几年汽车市场形式有些了解的,都差不多清楚,官方给出的原因可能只占30%左右,其次的原因,或许是用燃油车继续提高利润率、用燃油车的涨价衬托出同品牌旗下新能源车的性价比。绝不仅仅是原材料上涨这么单纯,再或者,这和2035年禁售燃油车有些关系?
距离禁售,虽然规定的时间还有12年(车企只可能提前停止售卖,不可能延迟禁售时间)。但近几年,逐渐停止燃油车技术的研发与更新的前提下,让部分车企已经把“回本期”提前,如同劳斯莱斯的新车全面提价一样(品牌会在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的很简单趁着还能销售燃油车的日子,多赚些利润。
在之后几年,燃油车的竞争力会逐渐疲软,原因是已经没有了新技术的研发与支持,能赚钱的机会不多,从而要依靠新能源车带来的利润;所以,别看距离还有十多年时间,但其实燃油车保持旺盛竞争力与高利润的光景,没剩几年。
那,大众汽车的这波操作,是不是已经宣布了今年燃油车会越来越贵?欧洲车企的涨价,会不会波及到其在中国市场的调整?
这次大众的价格调整,目前是仅限于德国本土市场的调整,德国本土也是大众汽车的主要市场之一。而且,德国有着8300万的人口,能算上欧洲人口大国,GDP总量,超过了英国、法国,也是欧洲经济总量最高的国家。总结,就是人多而且购买力强。
去年,大众在欧洲售出的车辆,大概在119.8万辆左右,是欧洲最受欢迎的品牌;但,比2021年还是下降了6%左右。这里面不排除物价上涨等一系列原因,让德国甚至欧洲多个国家的购买力有一定的下降趋势。
举几个例子,德国去年2月份的汽油价格为1.7欧元/升,到8月底,汽油价格2.1欧元/升;电费,每度电1.01欧元左右,涨了十倍;二手车价格,涨了25%左右。小到柴米油盐,大到生活生产所需的能源,德国的物价这两年上涨幅度比价大。
那,能源供应跟不上,电价肯定立刻飙升,耗电量大的德国制造业,例如汽车零整车和部件企业就会遭到暴击。
德国市场目前二手车均价,电动车4.4万欧、汽油车1.8万欧。简单分析原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外加供应链问题影响,新车的供应量不足,去年德国二手车交易量超过了700万台比2021年是翻倍的增长。所以,从去年底德国二手车的价格已经开始上涨,但幅度不大。而且,大部分用户选的是“租赁”二手车,说白了先租一辆车,等有新车了去买新车,但迟迟等不到,就选了“延迟续租”,这就导致了二手车市场的车源紧俏与价格上涨。
其实从二手车的交易量上,也能看出,德国市场对于汽车还保持着比较大的需求。既然市场有需求,而且物价在上涨,那么大众在德国本土对价格进行调整也就不足为奇,基本上就是一个正常操作,且幅度不大。
1月份起,德国的新能源退坡开始实施,售价4万欧元、6.5万欧元的车型补贴,分别砍了1500欧元和2000欧元,直接导致了新能源车销量下滑32%。没补贴就没市场,很真实的市场反馈。同时,大众汽车1月份在德国的销量是3.7万辆,依旧是德国本土最受欢迎的产品。
这次调价的道理,其实和我们熟悉的特斯拉调价差不多,针对的不同消费人群,你能接受就买,不能接受就等。反正这波涨价,应该是暂时性的,可能也是无奈之举,毕竟之前花了高价格维稳供应体系,现在已经库存高于预期了,所以才有了加价消化。
这几年包括大众在内,大部分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要干的一件事,就是电动化转型。今年,依旧如此,它们的大部分精力仍旧会放在电气化转型上。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合资品牌的电气化市场,还不具备盈利的能力。现在能盈利的新能源品牌,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那两家,除此之外,无了。
先说原因,上面分析了德国本土涨价的原因,大致就是能源+供应链受影响新车造不出来,二手车价格飙升且没有新车可买,消费者对新车需求量大,才有了价格调整。再看国内市场,首先国内市场没有上述大部分条件,如电费上涨和油价的十倍上涨,起码在能源上是稳的,不会给汽车制造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
另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已经稳定。相比于德国市场,新能源退补带来的波动非常大,直接导致新能源车市单月销量下跌30%以上;中国市场,已经经历了几轮的新能源补贴退坡,直到今年,补贴取消。
而这几年里,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已经足够成熟(对比欧洲市场),消费者也逐渐适应了补贴逐渐缩减,甚至没有补贴的购车现状。今年,预计新能源市场会对合资品牌10-20万级别的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而且即便没有了国补,还会有地方的补贴出台来扶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
宝马可以涨,因为它所面对的消费人群不同,30万以上的豪华车消费市场对于几千块的涨价,不至于让他们不下单,而且终端优惠基本把涨价抹平了。如果大众这波和海外同步涨价,上涨几千块的价格,对于10-20万级别的购车人群来说,可能会是影响部分人的下单,毕竟这个价位选择购车的人普遍会对价格比较敏感。同时,今年国内新能源品牌的主旋律将会是“价格下探”,还得拿比亚迪说事,秦PLUS DM-i售价压进10万内,已经开始带着合资品牌新能源的价格往下走了。
但,不排除一种可能性,当销量受到新能源产品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且本品牌的新能源产品销量不佳的时候,或许才会提升价格(微调),也会提前释放消息,刺激一波消费力度,至于终端优惠应该是能把涨价背回来的。
只要记住一点,这类消费级的汽车产品,涨价和降价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销量的提高从而带来利润的增长。这么一来,涨价可以,但怎么涨的怎么优惠回来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