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点首页 >> 注册本站 >> 留言本站 >> 繁體中文 

 
 >> 您现在的位置: iautow汽车资讯网 >> 汽车新闻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汽车新闻
  2022中国车市观察:外资品牌新能源市场哑火年销破万车型仅11个           ★★★

2022中国车市观察:外资品牌新能源市场哑火年销破万车型仅11个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15 5:36:58

 

  2022年接近尾声,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起到领航作用,这其中包括了产品的持续创新,品牌的不断向上,以及行业格局的重塑。我们通过媒体视角,观察总结2022年中国车市六大发展动向!

  在产品篇,我们将针对MPV大爆发;外资企业电动车示微;中国品牌持续捅破价格天花板三方面进行讨论。在事件篇,我们将总结2022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通过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走高,看各车企战略布局;以及中国品牌出海发展,重塑中国汽车整体形象三方面深入解读。

  《2022中国车市观察:MPV大爆发!30万以上占主流,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2022年,无疑是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一年,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到大街小巷的车流不息,新能源汽车正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占领着整个汽车销售市场。不过,此时此刻你不觉得少了点什么吗?提醒您一下,在这些热销的新能源车中,早已不见了昔日里牛气冲天的外资品牌,取而代之的都是我们的中国品牌,这块咱可得好好唠一唠。

  从市场前瞻的角度来看,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确实有点独领风骚的意思,老牌的外资传统车企,无论是在研发速度上还是市场推进的步调上都慢了不少,甚至不少品牌至今在国内都没有一款在售的新能源车。

  阿尔法·罗密欧、阿斯顿·马丁、兰博基尼、劳斯莱斯、MINI、玛莎拉蒂、斯柯达、斯巴鲁、英菲尼迪,以上这些品牌即使已经到了2022年年末,依旧在国内的新能源市场保持着无车可售的局面。

  当然了,对于阿斯顿·马丁、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玛莎拉蒂这样的超豪华品牌,其实短时间内有没有新能源车并不影响其销量,阿斯顿·马丁Valhalla、玛莎拉蒂的GranTurismoEV和劳斯莱斯的闪灵(Spectre)已经展出,而兰博基尼的新能源超跑项目早已上线,对于这些品牌,我们只需要期待他们能在新能源领域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就好了。

  MINI,虽说和以上品牌有着完全不同的品牌价值,但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也是属于小部分特立独行的人,至少买MINI的人,对于性价比会有完全不同的解读,同时概念电动版一经展出就收获了很高的关注,估计上市之后也不会让大家失望。

  再聊聊剩下的四个品牌,可以说无一例外,在国内的日子都过得不好。斯柯达已经传出要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英菲尼迪目前几乎无车可买;斯巴鲁开起来是真的好,但受众很窄,同时和丰田bZ4X同平台的SOLTERRA也没了下文;阿尔法·罗密欧确实不如名字那般美好,产品稳定性差、维修保养价格高昂、保值率低,属于想买但真不敢买那种,所以目标受众大多都扭头选了BBA。

  宾利、Jeep、路虎、林肯、雪铁龙,以上品牌目前国内在售的新能源车中,仅有插电混动车型。

  其实对于宾利和路虎这样的品牌,插电混动的存在,除了可以满足一部分环保用户的真实需求,实际上也在帮助企业减排;林肯在国内仅提供了可纯电行驶64km的冒险家,多少有些糊弄,实际上如果把这块电池的空间换成油箱的容积也许会让车子更好用;至于Jeep和雪铁龙,在国内市场的存在感确实略低,前者已经终结了国产计划,而后者几乎整个品牌都没什么拿的出手的产品。

  其实看到这个标题您也能明白我想说啥,不少外资品牌为了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尴尬,也确实推出了一些电动车产品,但和传统燃油车相比,只是在动力形式和能源转换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不仅在使用体验上赶不上相同价位的燃油车,而且那些已经装备的智能化装备也是让人觉得没什么新意,导致总体的竞争力不足,在大家的选购过程中完全没有存在感。

  有哪些车属于这一类别呢?比如奥迪Q2Le-tron、本田M-NV/e:NP1/e:NS1、奔驰EQA/EQB/EQC、标志e2008、DS3新能源、南北丰田的bZ4X、福特领界EV、雷克萨斯UX纯电、马自达CX-30EV、起亚K3EV、日产Ariya艾睿雅、三菱阿图柯AIRTREK、沃尔沃XC40/C40、现代菲斯塔EV/名图EV、雪佛兰畅巡。看过这些车的名字之后,是不是有不少根本都没听过,甚至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也正常,你周围没人开、也没人给你推荐、路上也看不到,造成这样的结果也就不奇怪了。

  没错,我用的是碾压这个词,曾几何时,销量榜前十名中,只能零星看到几个中国品牌的车,而现在正好相反,在新能源榜单中已难寻原来这些老大哥的身影。

  就以2022年新能源车的销量来看,销量榜单前十名中,仅有特斯拉ModelY和Model3占据两个席位,其余8名全部都是来自中国品牌的车型。

  当然您也别和我拿特斯拉抬杠,咱说的是传统的老牌外资品牌,虽然特斯拉是外资,但是既不传统也没成立多久,可以看做是美国的新势力品牌。

  我们继续看,你会发现榜单前50名中,不算特斯拉的两款,外资品牌仅占据5席,占比率仅为10%;如果我们把年销量超过1万辆的81台车全部都挑出来,即使加上特斯拉的两款,外资品牌的产品也仅有13款,占比率仅为16%。

  首先,在这其中除了别克微蓝6,所有车都是德系品牌,日韩系在新能源领域目前处于绝对的劣势;即使是卖的最好的大众ID.4CROZZ,也仅仅是排到了第27位,看来现在这外来的和尚,经也不好念了;大众的ID.家族全员上榜,并且在这11台车中竟然有7台均为大众,充分证明了国内消费者对大众品牌的认可;大众帕萨特插电混动和迈腾GTE插电混动销量势均力敌,在同级别中几乎没有竞品;奔驰E级和宝马5系的插电混动版均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虽然可能和牌照政策有关,但奥迪确实是该加把劲了;最后,宝马iX3作为BBA中唯一一台上榜的豪华中型纯电SUV,品牌光环加上综合实力不俗的同时还有超大的终端优惠,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

  虽然用销量来评价一个车的好坏稍显片面,但汽车作为一个商品,或许销量是最能证明产品综合实力的指标,老百姓用真金白银投票,这还能假?

  所以从这部分来看,外资品牌的整体表现确实差强人意,可以说是因为没有转变传统观念,也可以说是转变思路太慢,或者是错误的低估了中国品牌的实力、错误的预判了市场,总之就目前来看,中国品牌的新能源产品在市场占有率上处于全面领先的状态。

  看到这你肯定心中暗喜,至少在销量上获得了不小的成就,或者你会认为中国汽车品牌终于实现了弯道超车,虽然我也高兴,但我认为此刻庆祝还为时尚早。

  还记得上面分析的销量占比吗,虽然我们在数量上全面领先,但这其中大部分产品的价格依旧停留在20万以内的区间,虽然我们有理想L9、蔚来ET7、ZEEKR001等等这样不断打破国产车型价格天花板的产品,但在真正的高端车领域,我们仍旧处于劣势。

  其实所谓的劣势也需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如果单纯从电动车硬件的角度来看,我们并非追赶者,甚至有极大的可能实现超越,并成为行业的引领者。但我想说的是那些看不到的东西,比如产品的创新性、可靠性、整车调校、驾驶质感、算法优化、标定能力、豪华感营造等等这些看似是玄学却又真实存在的能力,几乎都是我们不擅长并有极大提升空间的领域。

  虽然目前奔驰宝马奥迪的电动化产品在市场中并没有如他们的燃油车那般受欢迎,但他们推出的很多产品都值得我们研究。

  其实这三家中最早开始进行电动化尝试的应该是宝马,无论是2014年推出的i3还是2015年的i8,即使放在今天依旧称得上惊艳,在设计的创意和材料的运用上都堪称大胆,虽然后面推出的iX3、i3、i4稍显乏味,但iX和i7又多少找回了一些当年的感觉。

  奔驰早期的EQA/EQB/EQC几乎都是油改电的产物,没什么太多可说的,但最近推出的EQS、EQE以及已经在测试的EQG,包括之前展出的EQXX概念车,均在展现着一个百年车企雄厚的技术实力。奥迪最值得看的是e-tronGTquattro以及RS版,和保时捷Taycan共享平台,无论是设计还是性能都有不错的表现。

  中国品牌和外资品牌可能走了两个近似却又完全不同的方向,近似的方面在于大家都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同的在于中国品牌想要首先抢占30万及以下市场,而外资品牌依旧专注于自己擅长的豪华高端车领域,所以从理性的层面分析,中国品牌更多地是抢占了处在中间的合资品牌的市场。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技术在迭代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技术的下放,当这些外资品牌牢牢守住了价格更高的豪华车市场后,相对平价的市场他们也同样不会放过,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能否在守住原有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攻占高端领域,对于我们真的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因为那时我们不仅要面对品牌形象带来的附加值,还需挑战消费者的固有认知,同时还要控制成本,总之这确实不是一条容易的路。

  这几年中国品牌高歌猛进,外资品牌偃旗息鼓,表面看我们在新能源领域全面领先,外资品牌整体示弱,但最终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品牌这几年全面向上的发展态势已经形成,产品的品质和设计上的提升有目共睹,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们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向上的状态,同时能够戒骄戒躁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真的未来可期。

汽车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汽车新闻:

  • 下一个汽车新闻: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 

    声明:汽车资讯网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站长:

    汽车资讯网_汽车报价_汽车新闻_汽车信息_汽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