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点首页 >> 注册本站 >> 留言本站 >> 繁體中文 

 
 >> 您现在的位置: iautow汽车资讯网 >> 汽车新闻 >> 正文
  2年10万辆 一汽-大众撕下了谁的“遮羞布”?丨汽车预言家           ★★★

2年10万辆 一汽-大众撕下了谁的“遮羞布”?丨汽车预言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16 13:43:29

 

  曾经的造车新势力们凭着新概念、新玩法,为自己在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的初级规模竞争中,塑造出了行业“领先者”的形象;但当传统车企快速转身、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基盘持续扩大的时候,实力之间的较量已经进入到了“规模化”工业制造的新语境当中。

  2021年4月,蔚来车主以及一众供应商齐聚位于安徽的蔚来汽车江淮代工厂内,为蔚来汽车的“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庆贺。而这也似乎开启了新能源汽车销量节点庆祝的先例,无数的造车新势力亦步亦趋的学习着蔚来的方式。

  此后,包括小鹏、理想、哪吒等企业都以销量节点庆祝的方式,妄图为自己的发展添加上一个小小的脚注。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拿着投资人money狂烧的造车新企业需要“有点成绩就向家长邀功的小学生”心态。

  本月初,根据机构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上险数中,特斯拉、比亚迪和一汽-大众共同稳居行业前三,ID.系列交付首破10万大关,打破了此前由造车新势力“蔚小理”长期占据新能源市场头部阵营的格局。

  从销量的绝对值而言,10万辆规模与一汽-大众自身年销近两百万的体量相比似乎不足挂齿。但如果将其放置于传统新能源汽车汽车转型路上来看待,作为一家深耕燃油车市场的传统汽车企业,能用两年的时间完成超过10万新能源的交付,绝对是新能源智能车发展史上不多见的一笔。

  从宏观市场方面来看,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蔚小理”似乎定义了新能源智能汽车。在这条赛道的初期,这些新企业在产品形态、营销模式上的轮番创新,动辄则以颠覆者、定义者的身份自居,这使得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这些车企手中。

  他们用新鲜的概念、新鲜的套路为用户“框定”了一个新能源智能汽车的雏形。以至于让不少的用户认为,似乎只有他们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新汽车。对于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产品,大家的第一印象是“这只不过是换了能源动力”的新能源汽车。

  所以当一汽-大众ID.家族实现10万辆规模达成新能源汽车产品交付时,外界吃惊者不在少数。

  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今天一汽-大众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交付成绩,是在只有两款车型、不到两年时间的基础上实现的。

  这其中产品的优势不得不提。截止目前,一汽-大众ID.家族两款车型均价都在30万元区间,这是新能源汽车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一。

  以ID.4 CROZZ为例。作为一款紧凑型纯电SUV,新车从外到内整车充满德系品味基因。而且ID.4 CROZZ也强调了诸多数字化元素,如整车采用全新互动式ID.Light智能交互灯带,可以用来欢迎驾驶员和乘客,也会发出信号辅助驾驶;而ID.Welcome智能迎宾系统更具温度,极富人车交互感和仪式感。

  也许有人质疑,这些东西造车新势力没有吗?客观承认,有。但一汽-大众在此之外还有他们没有的。

  不可否认,一汽-大众ID.家族是新能源智能车市场中的“后来者”,但这并不妨碍ID.家族在市场当中实现对造车新势力的赶超。ID.家族来自大众专研的新能源MEB平台,这是大众汽车对新能源智能化时代给出的造车答案,吸收了大众数十年造车经验和数以亿计的用户数据分析。与造车新势力车企所打造的电驱平台相比,大众的MEB平台在核心的安全性、造车工艺及品质保障等方面都更加有优势。

  更何况,一汽-大众还有市场无数的消费簇拥。相比造车新势力消费者的尝鲜之感,当新能源智能汽车进入市场化初期导入渗透的新阶段之后,品牌的信赖之感已经成为消费者决策的核心参考纬度之一。

  站在当下回头看,类似于一汽-大众这样的传统合资企业在群雄环伺的新能源智能汽车赛道中后发制人并不容易,因此一汽-大众才有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意义。

  正如本文开篇所言,新企业可以通过全新的逻辑、全新的产品、全新的思维建立起全新的语态,甚至这种语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判断。

  但新企业忽视的问题在于,汽车终究是工业生产制造。10万辆不是终点,相比传统汽车巨头动辄百万辆的销量规模,造车新企业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

  比如,新能源智能汽车已经过6、7年发展,造车新势力市场爬坡进入疲软期,几万辆的规模能否撑过市场的调整期?疫情反复、芯片短缺、供应链紧张、国际局势动荡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新企业能否再度突破自己?更甚至于在用户沟通上,更大规模的用户服务如何和现在的渠道相匹配?……

  问题的答案也许不止一种,但毫无疑问条条都直戳命门。种种困难和挑战,已经让当下不少的新企业应接不暇。

  一个清晰且明确的信号是,长期由造车新势力们“定义”的新能源智能市场格局已悄然生变,智能汽车正式进入下半场。

  在“下半场”的竞争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或许就是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头部阵营逐渐由传统车企代替过去的造车新势力,新造车企业构建的低销量规模下的“遮羞化“语境,正在被逐渐打破。随着渗透率的持续攀升,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智能汽车也正在全面回归规模化的新语境。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汽-大众上险跃居前三、交付突破10万就是这种“下半场”竞速开始的一个具象化案例。

  诚然,站在新能源市场大盘之上,从绝对值的角度来看,一汽-大众ID.家族的10万辆并不算多,市场整体占比并不算大,但在合资车企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赛道上,却是布局速度最快、终端反馈最优的体现。

  根据规划,在2023年前一汽-大众将推出四款ID.车型,除了已经上市的ID.4 CROZZ和ID.6 CROZZ两款车型外,未来上市的车型将包括ID.3和传言被命名为ID.7的车型。

  这也意味着,在新能源智能汽车的下半场中,一汽-大众的ID.家族进阶之路远远没有止步。

汽车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汽车新闻:

  • 下一个汽车新闻: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 

    声明:汽车资讯网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站长:

    汽车资讯网_汽车报价_汽车新闻_汽车信息_汽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