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3 日,特斯拉宣布在欧美多国市场大幅降价,包括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荷兰、英国、挪威,降价幅度 1%-20% 不等。
在美国市场,所有车型售价下调。其中 Model Y 降幅最大,起售价从 65990 美元降至 52990 美元(约合 35.7 万元人民币),降幅逾 20%。
在加拿大,特斯拉下调全系车型售价,降幅几乎都在 10% 以上,最高降幅达 19.5%。
src=这已经是过去 5 个月内,特斯拉在中国第 5 次调价,不同车型累计降幅约 5 万 -10 万元。
1 月 6 日,特斯拉还在日本市场宣布降价,将 Model 3 和 Model Y 的价格分别下调约 10%。
特斯拉在全球如此大幅度地降价,可以说是在给全球消费者 送红包 ,也是在向全球新能源车的同行们 扔炸弹 。也说明马斯克是真急了。
钢铁侠一开战,全球同行还有几家不颤抖?他们无论跟还是不跟,都很难。2023 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注定血雨腥风,行业洗牌加速到来,谁能挺过这场血战?
价格战背后,马斯克的焦虑一方面源自特斯拉的失意,另一方面来自 2023 年的悲观前景。
2022 年全年,特斯拉在全球共交付 131 万辆,相比 2021 年增长 40%,去年的增幅是 87.4%。
这个成绩距离马斯克设定的 2022 年交付轻松增长 50%(交付 150 万辆)甚至更多的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
在全球纯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 2022 年的销量依然蝉联第一。但如果放在混动 + 纯电动的新能源车范畴,特斯拉被比亚迪反超,丢掉了王座。
2022 全年,比亚迪共售出 186.35 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 208.64%,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的年累计销量为 911140 辆,2021 年纯电动车销量为 320810 辆。
特斯拉的主力销售车型 Model 3 和 Model Y 分别已经上市 7 年和 4 年。这几年,特斯拉全靠老产品打天下。它的新能源车同行们却在拼命推陈出新,分流特斯拉的潜在用户,拉低特斯拉的市场份额。
美国是特斯拉销量最大的市场。尽管特斯拉依然是美国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但它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下滑。
据标普全球移动(S&P Global Mobility)的报告,截至 2022 年 Q3,特斯拉在美国新注册电动车的市场份额为 65%,低于去年同期的 71%,而 2020 年特斯拉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 79%。标普预测,到 2025 年,特斯拉在美市场份额或将降至 20% 以下。
src=中国市场在特斯拉全球销量中占比约三成。但随着比亚迪一骑绝尘、 蔚小理 等一众造车新势力的疯狂追赶,份额不断下滑。
据乘联会的数据,2022 年,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排名第三,市场份额 7.8%,12 月份一度低至 6.6%。
如果特斯拉不能快速提升销量,其产量过剩问题会更加突出。毕竟,特斯拉仍然在扩大产量、扩建工厂。
按马斯克的计划,特斯拉可能会开设 10 — 12 家新工厂,最终实现 2030 年年销 2000 万辆的目标。
最近的媒体报道称,特斯拉正在考虑投资 7.75 亿美元扩建美国德州的工厂;以及将在印尼落成第三座海外汽车生产工厂。
特斯拉需要快速提升销量,解决需求疲软的问题。但马斯克对 2023 年的汽车消费前景是悲观的。
他曾在 2022 年 12 月底预判,2023 年全球会遭遇一场相当严重的经济衰退,其严重程度将与 2009 年相当。
世界银行也在《全球经济展望》中,大幅下调了 2023 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世行预计,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 1.7%,低于 2022 年 6 月预计的 3%。这将是继 2009 年、2020 年的经济衰退后,近 30 年来的最低增幅。
降价无疑是最快速拉升销量的手段。据媒体报道,在宣布降价后,特斯拉中国 3 天内狂揽 3 万辆订单。
这一招马斯克简直是屡试不爽。尽管每次降价都会遭到老车主的反弹甚至维权,但每次降价后都会有大批新用户涌进特斯拉门店,开心地献上自己的钞票。
申港证券认为,特斯拉本次降价后,20 万 -30 万价格带的新能源车型将受到明显影响,其中包括小鹏 P7、G9、极氪 001、比亚迪汉和海豹、问界 M5 和 M7 等,而 15 万 -20 万价格带的车型也将受到挤压,这些车型的潜在客户将分流到特斯拉。
src=在 20 万 -25 万价格带,Model 3 的最新起售价较比亚迪海豹高出不足 2 万元;比小鹏 P7 便宜 1 万多;比蔚来 ET5 起售价低 3 万。这几款车都被视为 Model 3 的直接竞争者。
领跑 C11 这种主打亲民路线 万左右预算的消费者就可能分流到 Model 3。
AITO 问界率先跟随降价。1 月 13 日,AITO 问界官宣降价:即日起,问界 M5 EV 调整后售价为 25.98 万元起,问界 M7 调整后售价为 28.98 万元起,两款车型降价幅度达到 3 万元。
同时,对于降价前已提车的车主,问界承诺将提供价值 3 万元以上的权益礼包予以补偿;就连此次没降价的问界 M5 增程版车主,也可获赠两年基础保养。
AITO 问界是赛力斯汽车与华为合作推出的汽车品牌。自 2022 年 3 月正式交付以来,AITO 问界已累计交付超 7.5 万辆汽车,堪称一匹黑马。
此前的 11 月份,AITO 问界已经跟随特斯拉推过一波降价促销。牺牲部分毛利换销量是 AITO 问界降价的主要诉求。
相反,去年底至今,比亚迪、吉利、长安、哪吒、东风等品牌先后宣布旗下部分车型涨价。广汽埃安今年初宣布预计于 3 月初对旗下车型涨价,涨幅在 3000-6000 元不等。
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特斯拉降到十几万都不奇怪,但蔚来坚持的原则是不降价。
其它车企不敢轻易参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底气不足。特斯拉降价的一大底气来自其远超同行的高毛利。
src=2022 年 Q1,特斯拉的单车毛利率高达 32.9%,虽然呈下降趋势,但 Q3 的单车毛利率依然保持在 27.9%。
理想是造车新势力中单车毛利率相对较高的公司。2022 年前三季度,理想的单车毛利率分别为 22.4%、21.2% 和 12%,较特斯拉仍有较大差距。
净利润方面,2022 年 Q3,特斯拉每卖出一辆车平均获利 9711 美元,在一众车企中排名第一,遥遥领先。在单车获利水平上,新能源全球销冠比亚迪远逊于特斯拉,只有 1466 美元。蔚小理更是卖一辆亏一辆——以 Q3 为例,每卖出一辆车,蔚来亏 1.529 万美元,小鹏亏 1.0484 万美元,理想亏 6566 美元。
成立至今,大批造车新势力仍处于巨额亏损中。仅 2022 年前三季度,蔚来就累计亏损了 87 亿元,小鹏紧随其后,前三季度共亏损 67.78 亿元。
src=对很多车企来说,这场价格战跟或不跟都是残酷的选择。跟,意味着继续 失血 ,资金压力高企;不跟,则可能丢掉订单,被用户抛弃。
2022 年,除了极少数车企如比亚迪过得春风得意,绝大部分车企都压力山大。即便是彪悍如特斯拉也没能例外。
车企们在 2022 年既遭遇了共同的困难,包括疫情反复、全球处于加息周期、消费低迷、供应链价格上涨、地缘关系紧张、科技股在资本市场遇冷等,多重利空轮番吊打全球车企。
马斯克身陷旷日持久的 Twitter 收购大战,无暇顾及特斯拉。2022 年,特斯拉鉴于成本上涨,多次涨价,再加上老车没有更新换代,在消费者眼中不再是性价比的代表。
因此,特斯拉不仅丢了新能源全球销冠,市值也缩水超 7000 亿美元,马斯克在特斯拉的持股市值缩水 2000 亿美元,成为人类历史上财富缩水最多的人。
销量一度领先的小鹏,随着 G9 出师不利而迅速跌落,股价暴跌,诸多管理问题集中暴露。
走大单品路线的理想低估了从理想 ONE 切换到 L9 的难度,高估了用户对老单品的忠诚度,最终遭遇短期销量断崖式跌落,计提 8 亿库存损失。
总的来看,2022 年,蔚小理的先发优势被明显稀释,销量逐渐被野蛮生长的第二批造车新势力埃安、AITO 问界、哪吒、零跑赶超。
当然,在群雄逐鹿的 2022 年,已经有车企掉队甚至出局了。比如威马,迟迟未能解除的资金链危机将其拖到了生死边缘, 像牲口一样活着 。李一男的自游家因新车交付难产,还没出牌就被出局了。
各家新能源车企就在这样的局面下匆忙迈入了 2023 年。这很可能是更残酷的一年。
感受到 2023 寒意的不只有马斯克。蔚来李斌也在内部信中告诫员工, 对 2023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困难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放弃任何的侥幸心理,保持危机感,冷静感知和分析市场环境与竞争态势的变化,我们才可能适应与应对接下来的艰难挑战。
一些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市场新上市的新能源车约有 70 款,2023 年还将有 100 款新能源车型上市。
但需求端并不乐观。摩根士丹利近期在一份报告中提到,2022 年受补贴政策影响,需求已在一定程度上透支。 中国目前的纯电动车渗透率已经超过 20%,明年很难看到类似的增长速度。
智能手机行业已经从群雄逐鹿到不断洗牌、最终全球只剩 4-5 家活下来。新能源汽车大概率会重复这个演进路线 年注定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特斯拉的激进开局,将让新能源汽车的洗牌和淘汰赛加速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