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10多年前做了丰田10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对当时的丰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给原公司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今天在看日本丰田的2019年财报时,发现丰田又在成长了。看着财报也想对丰田这些年的发展及未来的一种趋势稍微说几句。
从资产负载表(連結決算)看,丰田的研发费用投入逐年上升,2019年研发费用投入10,488亿日元,占到2019年销售额(売上高)的3.47%。
2019年税前利润(税金等調整前当期純利益)为22854亿日元,我们可以理解为差价或者息税前利润(EBIT),毛利率为7.56%,净利润为18288亿日元,净利润率为6.05%。换句线日元。也许这个就是丰田称霸全球汽车的“秘密”。
丰田在1997年上市销售了世界第一款量产HEV“PRIUS普锐斯”,之后通过HEV开发过程中的长年积累,蓄电池、电机、动力控制单元(PCU)等电动化车型开发所必需的核心技术得以不断进化和应用,丰田也成为了唯一拥有包含HEV、PHEV、EV、FCEV在内的全方位电动化产品开发的汽车厂家。
上世纪60年代,丰田开始关注具有节能、轻量化、体积小且低排放等优良特性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相对而言,燃气涡轮发动机的耗油量在高负荷时最低,而在低负荷时则会迅速增加。为了取长补短,让重量轻、体积小的燃气涡轮发动机能应用于负荷剧烈变化的汽车,混合动力系统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受到关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丰田于1977年在第22届东京车展上展出了“Toyota Sports 800燃气涡轮混合动力车”,该车被称为丰田HEV开发的原点。
丰田充分认识到其巨大可能性,研发了氢燃料电池车(FCEV)。这是作为汽车企业展望百年、久经思考后给出的一个答案。丰田将氢能定位为“未来的清洁环保能源”,氢燃料电池车是对社会贡献度极高的“终极环保车”。
丰田将氢燃料电池推广应用到可以使用的所有范围,包括大型bus、卡车、能源、家庭、机场系统的各个方面。
丰田之所以可以成为全球汽车典范,丰田方式功不可没。因为丰田在其使命表达中说的非常清楚,对“使命必达,万事创新皆有可能”有着近乎疯狂的执着。(丰田官网中文翻译为“不惜一切钻研和努力,不拘泥于常识和过往”;我们觉得翻译不到位,重新进行了翻译)
丰田有很多优点,我们只想对其使命中的这一点来说说,怎样的启示给了我们自主品牌的车企一些可以借鉴的启
从中国汽车的发展历史看,除了共和国建国初期当年一汽的CA10载重车辆开发外,没有一家车企或者车型可以来套用丰田的使命必达。无论上汽、还是民资车企,这些年面对合资车企的打压,艰难的在求生存。即便是现在火遍中国的比亚迪DM-I也不敢附以使命必达的光环。也许,这就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中国汽车行业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精要。
我们非常想问一句:无论国内的国资车企还是私人车企,你们造车的目的是什么?尤其是国资车企你们觉得你们的使命是什么?回答了使命后,你们觉得怎么才可以让中国汽车工业或者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供、产、研、销、人、行生态系统?我们估计答案会很高尚但基本不会接地气。
因为使命感的缺乏,很难站在人类的高度去看待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中国的车企一直停留在国内竞争完再去海外竞争,一直在自己打自己,同室操戈。无法像丰田一样去做一个全球汽车的领导者而不是竞争者。
也许使命必达对中国车企太难了,不妨看看以钻冰求火的精神能否做到一切皆是可能。
2018年据欧盟委员会(EU)机构的数据显示,大众集团、戴姆勒、宝马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分别为5.7%、5.3%和6.2%,此外,半数跨国车企研发投入占比达到4%以上;丰田上文我们也说了其研发投入为3.47%;国内车企呢?上汽最高也仅为1.33%(比亚迪研发投入4.6%是整体而不是汽车业务,特别说明),最低的某车企研发投入仅为0.16%。研发投入不大的车企,其市场竞争力也是明显不足。汽车行业的研发投入比之中国互联网两位数的研发投入简直不值一提。
很多人,包括车企领导都会说一句话:也想投入,可是没钱投入。其实,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没有使命感就不会站在人类的高度考虑问题。如果钱可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这些人做什么?
研发也好,创新也好,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存在大量的介乎于可能和不可能的临界状态和事项。如同抗日战争一样积小胜为大胜,不是一战就可以驱除鞑虏的;也不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非黑即白,大量的事实处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区域。研发和创新是一种思维而不是具体的做研发、投入,那是后续的事情。
所以,丰田的第一点启示就是以研发和创新的思维去做汽车的研发与创新。研发与创新是汽车界或者工业界永恒的主题,想要做一个行业的领导者得忍得住二十年寂寞的精神去研发、创新,不要总甘于做一个竞争跟随者。而且研发和创新不是颠覆性的、全面的研发创新,集中力量去做每一个点的研发创新在逐渐扩展成体系。就像奇瑞、比亚迪的发动机一样,从一点出发,把燃烧效率提升到40%以上再向车辆各个技术方面进行研发、创新扩展。
乘用车行业当前大家的注意力和方向在向着新能源、ADAS、AD上面努力,尤其是特斯拉提出软件定义汽车后,OTA(Over-the-Air Technology)成了资本相互追逐投入的汽车创新领域,甚至更多的技术把车辆打造成了KALA OK影音娱乐系统。
商用车行业一猛子拥抱氢燃料和自动驾驶,恨不得明天就让商用车全部用上纯电在各个场景都无人环保驾驶。
说句实话,抛开汽车的根本属性和用途去跟着资本跑不是汽车创新的方向。前几个月,各个行业扎堆投入汽车新能源赛道。这几天,听说了各种跑路。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最大的风险就在于老板。这个老板不是一个具体的投资人而是一帮资本决策者。风口有不等于一定能做。资本可以赌,但企业不能这么博弈。如果只是投资损失也就罢了,但是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这样的负面影响是对整体行业投资的方向性冲击。
外行做车,本来风险很多。特斯拉忽悠你“软件定义汽车”,一堆新势力居然相信了,跟风往里面挤入,挤的连工程师都挖不到了。想想,这样火爆的行业就是挖金矿也会出问题的。何况只是一个出行工具?
说句实话,未来出行模式大概率不是个人出行,所以加持在软件定义的个人出行迟早被风险边缘化。新挤入赛道的车企要考虑你生产的是汽车还是出行工具或者是某类群体生物时空转移系统。
如果是生产汽车,随便买个车企就行了,看看你的经验水平如何,即便是倒闭了也损失不了多少。如果做的是出行工具,就建议不要进入赛道,学习一下华为就可以了。即便搞不成,也损失不大。如果选择做系统,那就建议进入。但不希望几百个亿规模的进入,因为这种系统投资不是国家资本主义级别的企业玩不起,这个东东起步就是万亿级别的试水投资。所以,你要不是铁总、电总,就选一个系统的sub-细分市场就足够投了。不要贪大求全。
所以,已经挤入赛道的赶紧复盘一下,正在进赛道的,建议三思而行,还没有进赛道的还是投一下其它行业。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阿里巴巴只是一个偶然,不要太相信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的言论。
踏踏实实,做好主业,有机会的时候再去努力一下。各位投资人,你们是赶上了政策和法律漏洞,真的不是你有多厉害。做个凡人,哪里有必要把自己当仙人看待?
汽车的创新不能跟风。未来汽车是系统创新,而当下四技术创新。那么从哪一个技术创新呢?
我们返过头来看看丰田的FCV/FCEV。丰田1993年着手研发FCV,2019年4月初,丰田宣布开放汽车电动化领域的23740项专利,投入Mirai就花了100亿日元。到目前,在日产、本田放弃氢燃料汽车的情况下,丰田依旧坚持氢能源汽车的发展。从制氢、储氢、加氢链条到车辆核心技术及车外场景扩展,面面俱到。而重点是放在了氢动力突破与整车的匹配设计上,而不是拿原型车进行改装。国内很多传统车企喜欢在原型车上加装三电系统和氢燃料系统,这个看起来省成本但却是极其耗费成本的。硬硬地将两个系统改造放在一起,后续会出现一系列的莫名其妙的问题。
因此,丰田给我们的启示的第二点是以系统思想进行创新而不是走捷径。同时,对车企而言,技术的创新在于与氢系统供应商紧密合作驱动,切莫单打独斗地去开发创新。重点在于场景下的系统功率突破,这个比整出来个软件娱乐系统要现实得多。
当然这个启示仅限于氢动力汽车,不涉及纯电汽车企业的创新。但是学习一下这个系统思维也没有坏处。
市场从来都是创造出来的,不是跟随出来的。这个就需要宣传驱动和引导。这也是很多车企品牌部门忽略了关键要素。丰田使命中还有一条叫做“Producing Happiness for All”,中文翻译为量产幸福。我们建议称呼为“悦动出行&日臻佳美”更为贴切。
干一行不宣传这一行才是引导和传播的重点。天天说自己是个汽车行业的第几名对潜在购买者而言没有任何概念。制造水的说自己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成了首富,销售照相机的留住回忆让大家一直记到今天,卖手机的一句Apple reinvents the phone从此拉开了智能手机的大幕。
我们不是要谈创意广告,而是想说,引导车辆消费很重要。车是出行工具,但不能只说车的元素,而是将社会责任与民生放在一起,让购买者不仅得到车辆本身功能与价值,更多的是获得归属认同感,对品牌有一个正向知觉。这既是丰田成为汽车领导者的原因也是丰田以人为本的体现。
这个已经是很多人读过很多次了,相关的文章也太多了,我就不去详细阐述了。但是我们需多说一句:这个精益求精是与使命必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做不到使命必达,精益求精的启示也只能是个启示了。希望自主汽车品牌真正能了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真实含义。不是只为了达到目标,而是过程中的每一个目标都要达到、做好,永无止境地做好。
好。我们说了不少内容,但关键一点是不要只看着觉得好。想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汽车工业中屹立于顶峰,你需要从现在开始就把文章给你的企业好好研读一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