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22年进入尾声,各大合资品牌的销量表现已基本定格。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国内乘用车批发销量约为202.9万辆,同比下滑5.7%。其中,主流合资车企批发销量约为53.64万辆,同比下滑30.6%;今年前11个月,主流合资车企批发销量约为726.72万辆,同比下滑12.2%。
从市场份额来看,主流合资品牌从2019年的54.4%已经降至39.6%(今年前11个月)。
从具体车型来看,在11月国内轿车销量排行榜上,前四名均为自主品牌车型,主流合资车型轩逸以2.22万的月销量位居第五。而在11月国内SUV销量排行榜上,前七位也以自主品牌车型为主,主流合资车型途观以1.17万辆的销量位居第八。
为顺应智能电动化大潮,合资品牌正在加速拥抱电动化。今年,bZ4X、Ariya等多款合资电动车型进入中国市场,未来,它们能否为合资品牌带来助力?
今年前11个月,国内合资市场销量前三名仍旧被“铁三角”牢牢占据。数据显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三家车企目前均已经进入百万辆俱乐部。
乘联会数据显示,一汽-大众前11月销量约为164.73万辆,领跑国内合资车市场;上汽大众以119.93万辆的销量位于合资车企第二;上汽通用销量约为107.59万辆,位居合资车企第三。在“铁三角”中,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前11个月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9%和8.5%。
轿车板块中,上汽大众旗下新朗逸与帕萨特前11个月累计销量分别约为30.96万辆和15.44万辆,在合资轿车排行榜中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九。一汽-大众旗下速腾与新宝来在今年前11个月分别以19.53万辆与19.45万辆的成绩跻身合资轿车排行榜的第五位与第六位。
SUV板块中,上汽大众途观是“铁三角”中唯一进入今年前11个月SUV排行榜前15位的车型,累计销量约为13.1万辆。
“今年汽车领域的挑战很多,缺芯危机并没有完全过去,汽车物流有时也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加之原材料涨价也增加了车企的成本压力,这些都是目前面临的挑战。”一位合资车企员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受半导体等部件短缺、物流停滞的影响,日系车企今年的市场压力较大。丰田、本田、日产11月在华销量均受影响。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山崎庄平解释称,持续的芯片及零部件短缺等对公司销售带来了持续压力。
事实上,原材料成本飙升和芯片持续短缺问题已经困扰“日系三强”多时,其在2022年过去11个月中也分别呈现出跌宕起伏的销量走势。
以丰田为例,今年上半年丰田汽车销量普遍下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工厂停产、芯片短缺,而这也是所有车企都无法避免的客观因素。不过,随着下半年市场平稳、供应链恢复,丰田汽车今年在华销量也基本回到了去年同期水平。
从乘联会的数据来看,丰田在华的两家合资车企均有不俗表现。今年前11个月,广汽丰田同比增长27.6%,以93.08万辆紧随上汽通用之后,位居合资车企第四;一汽丰田前11个月销量约为77.42万辆,同比增长4.2%。
事实上,在轿车领域,日系经典车型的表现仍然较为亮眼。今年前11个月,东风日产轩逸以38.87万辆的销量位居轿车榜榜首;一汽丰田卡罗拉则以21.89万辆位居第六;广汽丰田凯美瑞以21.57万辆位居第七;广汽本田雅阁位居第十,前11个月累计销量约19.41万辆。
不过,在SUV 销量前十排行榜中,仅有本田CR-V、丰田RAV4和日产逍客三款车型入围,前11个月销量分别为19.93万辆、14.55万辆和13.9万辆。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为35.9%。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为51.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40.6%;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不过,今年似乎是主流合资品牌全面电动化的里程碑之年。
例如,丰田推出了首款新能源汽车bZ4X;日产亮相了全新平台旗舰新能源车型Ariya;广汽三菱拿出了阿图柯;本田则带来e:NS1;上汽通用别克发布Electra-X;现代IONIQ(艾尼氪)6也在国内首发。在华处于合资车企第二梯队的马自达也宣布,计划在2030年前拿出1.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75.08亿元)投入汽车电气化进程。2025~2027年,马自达将在中国市场推出专属的纯电车型。
得益于平台化的模式,合资车企的电动产品导入速度较快。比如,大众汽车基于MEB平台打造的ID.车型已经推出了系列车型;通用汽车宣布将于2025年底前推出超过15款基于奥特能(Ultium)平台的电动车型;日产汽车未来也将基于CMF-EV平台打造更多的纯电车型,到2030年推出23款电驱化车型,包括15款纯电动车型。
除此之外,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等都在加速电动化的布局,且价格已经逐渐覆盖主流合资车企的价格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合资车企的电动化之路或将面临更多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