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网络上的报价往往只能起到参考的作用,并不能完全反应出商品本身的价值。因为网络上的汽车报价大都是以厂家指导价为主,但厂家又不参与直接经营,反而是经销商在厂家与消费者之间完成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经销商直面市场,商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反之如果如果一款车比较边缘、销量差,那么此时的附加值为负,那么经销商就会下调商品价格,再配合上厂家提供的一些福利策略,往往能给消费者提供个不错的折扣。市面上那些美系品牌,其产品常年保持4-6万优惠(75折)。其实际售价往往贴近于网络报价,甚至还要比网络报价更低。所以不能说汽车网络报价不准确,关键要看是什么样的车型。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车型的网络报价都比实际报价低,关键要看具体车型,热门、冷门或边缘化,不同类别的车型价格上下浮动的趋势也不同。
1.热销车型:比较有代表性的车型为丰田汉兰达、本田CRV(很久前),这两个车型一度是曾经的加价王。车辆实际成交裸车价高于厂商指导价。所以网络报价对于这类车型来说是不准确的,网络价格几乎长期低于实际成交价。原因很简单,销量大于产能,呈现卖方市场,卖方占据绝对强势地位,自然要拉高商品价格。
3.冷门品牌或车型:代表车型如ATSL及很多美系品牌,记得当时ATSL入门版本指导价格为24万左右,但实际成交裸车价仅为18万出头,优惠幅度巨大。这种实际价格远低于指导价格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冷门、边缘的品牌或车型之上。这类车的实际价格会比指导价或网络报价低很多,因为长期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所以清库存就是生存之本。
总而言之汽车的网络报价仅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厂家指导价本身也是用来限制经销商的。而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必然产生自身价值的变化,经销商也是针对实际情况对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相对于市场,厂家所处的位置还是太远,而更接近市场的则是经销商与消费者。所以看待汽车网络报价要根据具体的品牌、车型,热销车型的网络报价一定不准,反之越是冷门的品牌、车型网络报价越接近于实际报价,甚至实际报价还要更低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