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利润、市值,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悬在头上的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过近两年,在硝烟四起的价格战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大家对利润的关注度要明显大于另外两者,甚至不少汽车圈大佬都纷纷喊出了活下去这般悲壮的话来。传统车企家底厚,即便利润为负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造车新势力却有可能一不小心因为利润问题而跌入深渊,毕竟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不过,反过来看,越是激烈的竞争环境,越能体现出一家企业的韧性。2023年,汽车行业内卷加剧,友商们在价格战下大多毛利下降,可港股上市一周年的零跑汽车却在今年三季度交出喜人的成绩。财报显示,零跑汽车今年三季度毛利率首次转正为1.2%,单季销售收入达到56.56亿元,同比增长31.9%,同时实现销量44325台,同比增长24.5%,这两项指标都创下季度新高。同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也持续流入,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有意思的是,零跑汽车旗下无论哪一款产品,都堪称“价格屠夫”,在这样的情况下,零跑汽车又是如何提前达成毛利转正目标的呢?
在中国汽车市场中,零跑汽车这一品牌虽成立时间不长,但却是市场上少数能够进行全域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一方面,全域自研形成的技术优势建立起零跑汽车的品牌护城河,另一方面,不断进化的全域自研切切实实地为企业降本增效。
目前,零跑汽车电池、电驱、电控、座舱、智驾、电子电气、车灯等核心三电均为自研自造,占据整车成本的70%,现已发挥规模化优势,成本竞争力领先。这意味着零跑汽车对自身产品拥有充足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使得企业在采购、生产等环节具有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进而提高毛利率。
核心技术的降本增效带来的最直接感受就是零跑汽车的产品价格极具竞争力。例如,5米级的大轿车C01,配备五连杆悬架等多项豪华配置,售价不到15万元;中级SUV的C11,空间/配置/科技实力优于同级竞品,起售价却在15万元内。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蔚小理”造车前的零技术积累,零跑汽车的创始人朱江明是拥有深厚的自研技术积累的,这才有了智驾芯片-凌芯01、行业首个量产的CTC技术、行业首款八合一电驱、行业首个四域合一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等行业多个首创的创新性技术突破。这就好比草根创业和富二代开公司的区别,这也难怪在车市价格战下,零跑汽车方面还能说出“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有进一步降价的空间”这样的话来。
正因为零跑汽车在核心技术上的积淀使得这家企业的身份不只是一个主机厂这么简单,而多了一个智能电动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双重角色下的零跑汽车除了为自己降本之外,其技术积累还成为创收的重要手段,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零跑目前比较确定的两家有整车技术的授权和整个下车体技术架构的授权。”朱江明不久前曾旗帜鲜明地表示,零跑汽车要做一家技术输出的公司,这将成为零跑在未来新的一种业务模式。
对于一直强调全域自研的零跑而言,一旦这种“技术合作变现”模式跑通,在汽车业务之外扩充出新的收入来源,对于零跑的后续发展意义重大。
今年以来,国内的增程式市场是越来越热闹了,就连此前实行了七年纯电产品战略的零跑汽车也赶来凑热闹了。表面上来看,零跑汽车是来分蛋糕的,但是其“超级增程”技术却是有备而来。发布会现场的那句“混动用户不是不需要大电池,只是担心多花钱,我们每多配置一度电,用户就能少一分焦虑”仍让人记忆犹新。
无疑,零跑汽车进入增程式领域,相当于多了一条腿走路。从3月份推出增程式C11后,其销量有了明显上升,第三季度,零跑汽车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C系列超级增程上市,无论是C01还是C11,其增程版价格都控制在了20万元以下,这的确赋予了零跑在价格上的不小优势。至此,零跑汽车现有主力车型均实现纯电+增程“双动力”布局,在已上市新势力车企中独树一帜,满足了更广大人群多元化、多场景的用车需求,显著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也有助于销售额和毛利率的增长。
此外,零跑汽车产品聚焦15万元-20万元价格区间,是新能源最大的价格区间,市场潜力大。通过优化定价策略、技术升级迭代和不断丰富产品矩阵,销量结构实现向上跨越,平均售价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整体毛利率。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量,一定要把规模视为比毛利转正更重要,主要是希望通过规模优势来降低整体的成本。”朱江明认为,汽车产业如果没有规模,盈利是不现实的。
正是因为零跑汽车对规模的重视使得其产品比同级给得更多、同价品质更高,刺激销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零跑汽车销量为44325辆,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三,规模效应下,每辆车的固定成本被摊薄,毛利率得以改善。
对零跑汽车来说,毛利率转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意味着公司开始有自我造血能力,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里程碑。中金公司研报此前认为:“伴随零跑交付量增长,规模效应有待继续释放,公司毛利率进一步优化可期。”据市场传闻,零跑汽车国庆期间的大定订单超过了一万台,以目前的订单量预计,零跑汽车有望在第四季度交付量再创新高。
规模、利润、市值,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悬在头上的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过近两年,在硝烟四起的价格战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大家对利润的关注度要明显大于另外两者,甚至不少汽车圈大佬都纷纷喊出了活下去这般悲壮的话来。传统车企家底厚,即便利润为负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