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要叫停良性价格战就是跟消费者过不去,笔者先把观点撂在这!如果没有良性的价格战,那么今天的ID.3就会是曾经的桑塔纳。
讲个老故事吧,桑塔纳在引进生产的初期,在德国市场和整个欧洲市场正处于下行艰难期的大众汽车给出了相对保守的定价,价格为8万元;可是彼时的国内汽车市场只有少数头部企业,所以企业真的有“定价权”,于是桑塔纳就成为了售价二十多万的豪华汽车!彼时的二十多万要比现在的两百多万的购买力还要强哦。
德国网友对于大众ID.3轿车在华市场的大降价表示愤怒,该车在优惠3.7万元之后,中国消费者只要支付约1.6万欧元即可购入;可是同款车在德国市场里要花4.0万欧元才能购入,1欧元约等于8元以上的人民币,也就是说只要十二余万元的ID.3在其本土市场的售价是超过32万元人民币的。
似乎任何一家企业都应该更多惠及本土市场的用户,出口到海外或在海外合资生产的同款产品应当定出更高的价格;这是一般人的理解,从情怀来讲确实没有错,但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其实毫无道理。
德国汽车市场有三大支柱,分别为大众汽车集团,巴伐利亚发动机厂(中文名叫做宝马汽车),戴姆勒本茨(中文名叫做奔驰汽车);德国车市的竞争没有想象的那么激烈,这三家车企一度均在由大众汽车集团主导的“新汽车联盟”里。所以德国车企很容易形成共识,只要竞争存在就会出现价格战,只要价格战持续就会压缩车企的利润空间;这三大巨头持续竞争的话,最终只是便宜了消费者而让企业承受了损失,那就不如三家车企关上门谈一谈,有钱大家赚、干嘛撕破脸。
于是这三家车企就愉快的达成了共识,所以ID.3在德国才敢于定出这样的价格,其实ID.3在华市场即便定出12万级的起售价依旧不是很受欢迎。
谁要叫停价格战就是跟消费者过不去!好在不论个别行会如何去叫,这块市场也再不会形成垄断。
大众汽车、宝马汽车和奔驰汽车之所以能在德国市场形成垄断格局,原因首先是其实市场体量小,其次特殊的行业制度;在国内市场里是完全不同的,中国汽车市场的体量是全球之最,相当于两个北美市场和三个欧盟市场,注意重点,是三个欧盟市场而不是三个德国市场,德国是欧盟成员国之一但欧盟有接近30个国家组合。所以中国汽车市场绝对不会是三五家车企就能消化了的,也不可能容许这样的格局出现,否则其中任何一家车企都会成为“企业帝国”,会拥有撼动根基的能量,就像丰田汽车之于日本一样,这样的场景不可能出现在社会主义国家之中。
之前有个别自主车企所讲到的“淘汰赛理论”也是非常荒谬的,比如余承东所讲的“年产500-1000万台的车企才能生存”,作为体量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年产、销量也只是2600余万台,按照其说法那中国就只需要两三家车企即可,结果会如何自然是可想而知。比亚迪王传福也讲过类似的观点,甚至讲过在某个价格带里有某些车辆的“定价权”,这也是不健康的苗头。综合中汽协牵头、16家车企共同签署的不打价格战的承诺书,似乎这些车企真的想搞垄断哦。
任何行会都不应尝试联合企业搞垄断,良性竞争应当鼓励,行会存在的价值应当只是资源整合与共享,以及对企业恶性竞争行为的关注和曝光;相信没有人会接受32万的大众ID.3或者二十几万的桑塔纳,所以不论是企业还是行业都应当自重,否则只会让汽车市场活力持续的下降,而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无法恢复活力的话,那企业要面对的就有可能是无法承担的雷霆之怒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天和MCN开通的首个网易号,其他使用“天和Auto”的账号均为冒充,账号关联五大平台
3-0!FIFA第30狂飙:5连胜领跑,甩挪威11分,哈兰德进欧洲杯悬了
ChatGPT网站流量连续三个月下滑:8月访问量下降3.2%至14.3亿次
原装充电器齐上阵,苹果MacBook Air 15 M2 2023充电全程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