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润电子(002055.SH)6月6日晚间公告,公司近日收到控股子公司——意大利Meta通知,该公司已经和某国际知名汽车制造企业(由于保密要求,暂无法披露其名称)达成合作,成为其全球新能源项目平台的“车载充电管理系统”开发及量产供应商,未来将有多个车型搭载公司车载充电管理系统产品(OBC)。
公司还披露,该品牌系列车型的生命周期预计销售收入金额约130亿元人民币。
对于此前仅有55亿市值的得润电子来说,百亿订单看似是一场“蛇吞象”的好戏。6月7日收盘,得润电子也因该消息刺激受到投资者眷顾,以全天一字板报收。
不过,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所谓生命周期订单,即某品牌系列车型自其销售直至停产所定点产生的所有订单,而一款车型的全生命周期往往长达五到十年,甚至更久。而由于得润电子并未披露订单执行时间,该订单带来的年化收入体量,包括收入落地的时间亦难测算。
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咨询德润电子证券部,希望了解该订单的具体细节,包括该订单具体落地的时间。
对方则表示,订单从开发到落地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此次披露的新获订单为公司方才成功竞标所得,未来随着公司与客户逐渐完成对产品的开发与前装量产的落地,也将逐渐形成收入。
此外,对方也向记者确认,此次该公司签订的车载充电设备系统为公司开发的碳化硅OBC系统,供应品牌为欧洲车企。
资料显示,得润电子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连接器等。其中消费电子领域包括家电连接器及线束、电脑连接器、LED连接器、通讯连接器等;汽车领域则包括汽车连接器及线束、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管理模块、车联网、安全和告警传感器、汽车电子等。
虽然公司接触的业务种类繁多,但近年得润电子业务拓展重心疑似已经放到了新能源车OBC领域。
OBC当前为新能源车充电模块的电力分配组件之一,碳化硅OBC则是“快充”架构下的重要组件。而由于碳化硅技术含量较高,量产难度较大,导致其成本偏高,因此碳化硅充电组件又往往搭载于中高端车型之中。
事实上,2019年发布的保时捷首款纯电豪华车型Taycan就搭载了得润电子供应的OBC。不过包括Booster和DC/DC转换则由另一家A股公司均胜电子(600699.SH)供应。当然,作为率先探索纯电领域的海外巨头,保时捷Taycan快充架构也一度成为传统车企中高端车型转纯电的标杆。
另一方面记者也了解到,此次也并非得润电子首次获得OBC领域订单,但不论是合作规格还是规模都较以往有较大的提升。
2022年6月,得润电子公告其子公司美达电器与某国内新势力车企达成合作,为后者提供OBC产品开发及量产供应。据公开信息,该定点的生命周期为6年,生命周期预计总金额约15亿元人民币,其不论在金额和周期上都偏小。
同年11月,该公司再获新势力新订单,其子公司美达电器与华人运通合作,为后者的新能源车型提供“PCU(OBC+DC/DC)和DC/DC”产品量产供应。
事实上,有业内人士曾告诉记者,汽车产业链公司与新势力车企的合作更像“赌注”。因为新势力的产销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由于产线非标的缘故,产业链公司又需耗费大量精力物力财力,提供适配产线,因此一旦新势力车企的定点车型销量不佳,新订单反而会成为定点零配厂商的负担。
因此不难发现,虽然得润电子此前与华人运通的合作已经进一步延伸到了DC/DC转换,合作单价有望提升,但与此同时,与新获百亿订单类似,与华人运通的合作也并未能披露生命周期时长和生命周期金额,其侧面印证华人运通销量前景存较大不确定性。
毫无疑问,随着得润电子与欧系车厂达成百亿合作,其碳化硅OBC业务显然已经打开局面。
然而,在近年消费电子寒潮不断,芯片价格暴涨的大背景下,得润电子的生存状况一度堪忧。
得润电子的一个知名“身份”是苹果供应商之一,其为苹果提供连接线束等产品。也因切入苹果产业链缘故,公司收入体量一直较为可观。
2019至2022年,得润电子营业收入分别为74.86亿元、72.72亿元、75.87亿元和77.55亿元。但同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却分别为-5.85亿元、1.18亿元、-5.92亿元和-2.56亿元,可谓流年不利。
连年亏损致使公司现金流状况不佳,一些关联方拆借也暴露公司存一定内控问题。
今年4月,得润电子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得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遭遇司法冻结,而目前公司大股东的股权质押率也达到100%。
5月,得润电子的年报则遭到交易所问询。该问询函件要求公司确认关联方资金拆借的合规性,以及相应公司内控制度是否完善。
面对多重不利,公司在今年5月的投资者交流中明确,公司将持续推进各产品业务平台的深入发展,重点发展汽车业务,促进各业务之间的整合和协同效应。
同时公司还指出,新能源高压快充产品目前主要配套供应欧洲大客户,随着相应技术及市场的发展,高压快充产品的业务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从消费电子转向汽车,近年几乎成为了大部分苹果产业链企业的共同选择。不过,记者从得润电子证券部了解到,由于开发尚需时日,百亿订单的落地很难在近一个报告期开始实现。如何打好翻身仗,还需更多的定力与耐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