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 辉)北京的电动汽车充电桩质量怎么样?设计是否合理?近日,赛迪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工程技术中心发布了《北京市充电桩质量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北京地区电动汽车充电付费方式繁琐、支付不便捷、充电价格差异大;很多功能形同虚设,部分充电桩操作流程复杂、不便捷,充电桩识别卡信息缓慢;充电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通信信号质量差。
北京作为国家十城千辆首批示范城市以及私人购买纯电动小轿车试点示范城市,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需配建电动汽车充电桩约43.5万个。
在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下,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势如破竹,然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充电桩质量问题,使用者深感不便。充电桩不能兼容所有车型、充电过程会时常中断、充电操作流程复杂、充电支付方式不够灵活。二是安全事故频发,引起社会关注。在电动汽车市场推广初见成效的同时,国内外陆续发生了多起电动汽车着火事故,事故涉及众泰、比亚迪、安凯、通用、菲斯科、特斯拉、博洛雷等国内外多家生产企业的电动汽车产品。另外,目前我国充电桩产品还处于自愿认证阶段,很多企业送检的设备和实际投运的设备技术参数有很大差别。可以说国内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本次测评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选取关键技术指标,进行现场测试评定,并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实地检测充电桩的实际使用情况并给出专业评价。该中心于6月6日至7月8日依据《GB/T 25000.51-2010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NB/T 33001-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等8个标准,随机选取北京地区15个品牌的直流充电桩,并以北汽EV200和江淮IEV5两款车型作为辅助测试工具,从基本信息、功能性、易用性、可靠性、协议一致性、通信信号质量等6个方面设计测评指标,进行现场评测。
评测结果显示,充电付费方式多样,用户支付不便捷,且支付价格差异明显,支付未实现互联互通。测试的15个品牌的充电桩中,充电卡、手机APP、微信订阅号共计3类支持购电方式,充电卡有国网充电卡、普天卡、小易卡、易充卡、首钢专用卡、中石化专用卡等6种充电卡;手机APP有e充网、优易充、特来电、星星充电、E充站5个;微信订阅号有小易生活、星星充电2种。如此多的种类,各式的结账方式,让消费者深感充电繁琐。
在功能性方面,针对测试的15个品牌的充电桩,有按时间、按金额、按电量等功能设计的充电桩占比47%,但是基本形同虚设,其中有57%的充电桩上的功能钮设计并不能实现该功能。部分充电桩界面显示SOC、电压、电流等数据与车辆实际数据不一致。
在易用性方面上,充电桩操作流程数及操作时间不同,部分充电桩操作流程复杂且不便捷。部分充电桩识别卡信息缓慢。
在可靠性方面,部分充电桩未设置“超时错误”处理机制,会导致过充等安全隐患,即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桩未接收到车端发送的需求数据时,并未中断充电动作,可能导致过度充电。部分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出现非正常中断情况。部分充电桩系统健壮性较差,异常恢复能力较弱,易死机。
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5版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新标准,目前正处于新旧版标准升级改造阶段,遗憾的是,15个测试样品全部是老标准版本。部分充电桩的通信阶段与实际充电执行阶段不能完全匹配;15个充电桩中存在协议类问题的有7个充电桩发送的报文中,部分参数值不符合标准要求,占总比47%。
在通信信号质量方面,充电桩采用CAN通讯协议,部分充电桩在通信过程中位时间、信号幅值、干扰强度、采样点、位宽容忍度、通讯成功率、总线利用率等数值不在合理范围内,影响通信信号质量。15个品牌的充电桩中有9个充电桩出现信号质量不达标,出现非正常充电中断情况的充电桩有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