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辆、2653辆、6285辆,这是过去3年,呼和浩特市新能源汽车的新增数量,今年1月份,呼和浩特市新增新能源汽车1239辆;
截至去年年底,全区新能源汽车(不含城市公交车)保有量达到5.6万余辆,其中呼和浩特市1.45万辆,位居全区首位;
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加密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呼和浩特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不断突破新高,如今走在首府街头,悬挂绿色车牌的汽车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市民的喜爱,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驶入”百姓家,绿色环保、低碳出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近年来,不少市民在购买新能源汽车后,小区物业不允许安装私人充电桩、公共充电车位被占、充电桩位布局不合理、充电站分布不均匀等问题频现,导致用户体验感变差。
“充电何时能像加油一样方便?”这是一位网友在抖音上的发问,同时也道出了广大电动车主的无奈。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如何解决新能源汽车行业充电难,成为全市各方面临的亟待协力破解的难题。
呼和浩特青城特来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去年开始,为有需求的小区免费安装充电桩。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为美佳花园、富邦小区、新村家园一期、新村家园二期等十多个小区安装了192个充电桩,方便居民在家门口充电。
“在小区就能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真是方便又实惠,如果每个小区都能安装几套充电桩,就不用愁没地方给汽车充电了。”富邦小区居民张先生看到小区的部分停车位上安装了充电桩,开心地道出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心声。
记者在银河南街与阿尔山路交会处高架桥下北侧的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看到,这里共设置了6个充电桩,可同时满足12辆新能源汽车充电。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公共充电站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由市燃气热力有限公司、呼和浩特青城特来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建设的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也在逐渐增多,有个别商家及加油站也参与到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建设当中,有效缓解了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目前,我们公司已建成投运17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可满足240辆车同时充电,今年计划新建的10座公共充电站正在施工中。”市燃气热力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经理席雪冬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之前建设公共充电站55座。
充电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用户绿色出行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多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目前内蒙古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充电桩8200余个。
值得关注的是,自治区住建厅制定了《推动呼和浩特市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试点行动方案(2022—2023年)》,指导呼和浩特市开展试点行动,采取统建统管、自建统管、自建自管的建设经营管理模式,重点在居住社区、城市公共停车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产业(物流)园区等场所先行试点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相关布局规划和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基本完成,项目选址全面展开,具备电力保障条件的项目大部分已完成,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建设也已同步推进。
“按照自治区有关政策的指导,呼和浩特市积极投资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截至今年1月底,全市已建成各类公共充电桩2233个,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居民小区、机关单位、商圈和二环路沿线附近。今年计划在市区内的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学校、医院、机关单位和开发区再建设7000个公共充电桩。截至去年年底,呼和浩特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45万辆,按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到2025年呼和浩特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可达到2万辆,全市已建成的公共充电桩满负荷运转每日可满足2.45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市住建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系列政策的加速出台,为推动呼和浩特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给新能源汽车车主带来了利好消息。
“进入2023年,高达1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正式退出,但是其他利好政策依然在延续,人们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也较高,更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摩尔城一汽车体验店销售人员杜女士告诉记者。
利好扶持政策是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消费,财政部、工信部、税务总局于2022年9月联合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这已经是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第三次延期,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起到直接推动作用,为市场提供了缓冲期。
作为促进消费增长的重点领域,呼和浩特市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去年5月,市商务局通过陆续发放汽车购置消费券、汽车购置补贴券等方式拉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共投资404万元,累计消费金额约3亿元;去年6月,开展“乐享生活·嗨购618”购物节活动和“绿色出行 畅游青城”主题活动,通过购车送礼等丰富多样的优惠促销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良的服务和购物体验,活动期间,累计销售大宗商品(汽车)400余台,其他商品订单量60余万单,网络零售额近1.1亿元;同时,着眼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积极协调生产厂商增加车源供给,缩短车辆交付周期,组织比亚迪、长安汽车经销商开展集中交车活动,搭台助力新能源汽车推广,使消费者能够早日拥有爱车,享受绿色低碳生活,本次活动最终交付车辆280多台,销售额在4000万元左右。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商务局将针对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继续发放消费券,促进大宗消费稳定增长,并组织开展“汽车下乡”,引导新能源汽车消费向农村延伸,支持汽车销售企业举办汽车下乡专场活动,同时积极协调汽车生产企业增加新车资源,缩短交付周期,消化积压订单,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近年来,市交通局在出行装备绿色转型方面持续用力,持续提升绿色车辆应用,截至绿色出行创建期末,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共有公交车1908辆,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为100%,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均为新能源车,新增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为100%。同时,不断推动我市形成低碳绿色出行社会共识,绿色出行创建期内通过组织绿色出行各类相关宣传活动,营造了绿色出行社会氛围。截至创建期末,我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67%,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的现状值达到81.67%,绿色出行在我市已蔚然成风。
据业内人士介绍,多项政策的推出,叠加政府在消费端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相信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和动力电池产业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紧紧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链布局,在呼和浩特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打造全国重要的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和全区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为目标,培养和引进一批动力电池生产、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现已入驻企业5家,分别为圣钒、斯诺、中锂、保力新和开沃,整体提升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助推呼和浩特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更大发展,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更多活力与动力。
“当前,我市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已完成培育期,迎来行业高速增长期,已实现1.6万吨负极材料、7.5万吨正极材料、3.2亿平方米隔膜和3GWH锂电池电芯的生产能力,形成了与国内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大型电池厂商的配套能力。2020年开沃汽车取得工信部新能源客车(改装类)整车、新能源专用车和新能源挂车生产企业的资质准入,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下游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市工信局工作人员表示。
据介绍,目前圣钒科技75000吨/年磷酸铁锂项目和中锂隔膜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中锂隔膜二期、三期、圣钒四期、斯诺负极材料、开沃新能源汽车和保力新改造升级6个项目有序推进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2亿平方米电池隔膜、3.9万吨负极材料、11.5万吨正极材料、3GWH锂电池电芯的生产能力、5000台新能源专用汽车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