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汽车巨头都在电动化大潮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转型。不同于新势力企业能够在创业初始即迅速全面投入电动化,跨国汽车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漫长而繁复的准备工作在过去几年来常被指责为不懂变通。
经历过几年时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8.6万辆,同比增长26.2%,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26.1%。而到了这一阶段,世界各大汽车巨头的电动化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电动智能车型批量上市,销量正在稳步提升。而此前一直占领舆论中心的新势力品牌,却已经有一部分走向了没落。
行业开始重新审视这场大变局所带来的新的竞争格局,这并不是简单的“得电动车者得天下”,相反,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持续亏损,一直在增量不增收的困境中挣扎,实现盈利的品牌屈指可数。今年一季度,“价格战”迅速席卷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市场,但早已盈利的燃油车降价,与“卖一辆亏一辆”且刚刚失去补贴的新能源车型降价,二者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市场整体逐渐恢复理性,“燃油车将死”的论调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型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期并行,以及市场需要更多技术路径以供消费者选择等辩证、长期的行业思考。
进入今年以来,“油电同价”“油电并行”的呼声越来越高,而那些拥有全方位技术储备的大型汽车企业,在被质疑转型迟滞、发展保守的时间里,已经做足了全方位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体系化积累,厚积薄发,发起了全面反击。
4月18日,上海国际车展开幕,各大跨国汽车集团的新能源车型明显增加,今年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显然也会更加激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由于电动车规模迅速扩大、新能源车的成本仍高于燃油车,以及规模增长所带来的充电难等因素,2023年后,新能源革命会进入“阵痛期”。
这意味着,接下来的竞争,是体系与财务之争,是长期经营理念之争,更是一场检验技术、研发以及市场能力积淀的持久战。
智电时代新机遇汽车诞生至今,经过130多年的发展衍变,形成了如今能源多样化的市场格局。而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效应气体增加被视为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论证后,以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为目标,面向实现碳中和(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通过抵消的方式,最终实现零排放),创造新能源社会已成为受到广泛认可的改变未来的选择之一。
在这个大背景下,世界汽车产业积极探索减碳路径和多元化技术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变化,也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大潮。
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在这一场世界汽车产业变革中的作用依旧举足轻重。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了688.7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1.2%。同时,各跨国车企的负责人也相继表态,认为中国将成为汽车未来科技的诞生之地,“汲中国灵感,为全球创新”也正在成为各大汽车品牌的共识。
丰田汽车公司执行役员、中国本部长、丰田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上田达郎在接受中新汽车采访时表示:“这几年工作、生活在中国,走过很多座城市,见证了中国日异月新的发展和变化,也注意到中国市场对丰田的挑战,以及存在的巨大机遇。所以我的使命是,要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继承与进化,以及制造有中国特色的更好的汽车。在BEV、智能座舱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让中国市场成为引领丰田全球发展的驱动力。”
消费大潮正在引领智能电动汽车创新,各大跨国车企均在加速电动化转型。而行业也在持续探讨,究竟什么样的转型能够应对新一轮的竞争形势,在产业格局重塑的过程中位于不败之地?
作为连续多年的世界汽车销量冠军,丰田给出了它的答案:从今年 4月开始,丰田汽车社长佐藤恒治以“继承与进化”为理念,组成了新的经营团队,继承“以商品和地域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向着以研发纯电动车为中心的移动出行公司进化,并将围绕“电动化”“智能化”“多样化”这三个方面来推进丰田的改革与挑战。
4月18日,丰田携手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以及雷克萨斯品牌,以“继承与进化”为主题,共同参展第 20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发布了新车、事业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回应在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前,面对电智化新时代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如何拥抱汽车新时代。
继“拥有4驱优异越野性能”的SUV bZ4X,主打宽敞舒适空间的三厢轿车bZ3上市销售后,丰田在本届上海国际车展又带来了“bZ Sport Crossover Concept 智享跨界”和“bZ FlexSpace Concept 悦动空间”两位新成员,这两款车型都计划于明年正式导入。其中,“bZ Sport Crossover Concept 智享跨界”是由丰田与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一汽丰田、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田中国研发中心)共同开发,旨在抓住Z世代消费者的心的跨界车型;“bZ FlexSpace Concept 悦动空间”则是由丰田与广汽集团、广汽丰田、丰田中国研发中心携手共同打造的一款注重实用性的SUV车型。
至此,丰田bZ纯电动专属系列产品阵容覆盖了轿车、SUV、跨界车等多元细分市场与应用场景。
“在前年丰田对外宣布了,到2030年达成350万台的电动化的目标。但是在前两天新体制发布的时候,我们把这个目标又提前进行了小的修正,提出了2026年,在全球范围之内达成150万台的纯电动车的销量目标。”丰田汽车公司CTO、副社长、执行役员中嶋裕树告诉中新汽车,“中国市场电动化的全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2026年全球150万台销量目标当中,有大部分都是需要中国市场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导入新车型肯定是占多数的。所以中国市场的重要程度,在我们心中是不会变化的,今后在中国市场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电动化产品的发展。”
随着各大车企相继加大力度投入电动化转型,市场上的新能源车型不断激增,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今年1月,新能源车型率先开启了价格战,情况愈演愈烈后在3月蔓延至燃油车市场。但价格战的内耗没能有效刺激销量,根据乘联会的数据,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158.7万辆,仅同比微增0.3%。
而由此导致的消费者观望情绪加剧,却使得市场信心低迷,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不得不推出“限时保价政策”来稳定市场。
在市场整体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油电同价”“油电并行”在今年开始被反复讨论。在日前举办的“交融·共生——中国汽车发展趋势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碳中和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但对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不是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在汽车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基于市场环境和应用场景中,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存在价值和规模作用都是不同的,更是无法替代的。
从长期发展来看,电动化是必然趋势,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油电并行却是必经阶段。一季度的“价格战”、新能源品牌的持续亏损、众多弱势品牌的生存困境等现实问题,令行业重新理性思考,如何在现阶段寻求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性、系统性以及实用性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更为长远的转型与升级。
上田达郎表示,“丰田的电动化发展途径,是全方位发展,这个目标和理念是不会变的。包括HEV、PHEV、BEV还有FCEV,全方位发展路径是不会变的。中国的消费者对BEV的喜好,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是多样化的,这一块我们也非常理解,所以今后在中国,丰田发展纯电动车的力度,也会比其他地区更强、更足。”
因此,在与中国现地的合作伙伴共同研发,推进中国现地的纯电动车研发工作的同时,丰田也在持续推动全方位电动化发展,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混合动力技术以及氢能领域共同发力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智能化、电动化所带来的需求变化正在改变汽车市场。《2023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中指出,在消费者考虑购买电动车的原因中,(2022年)有60%的受访者选择了“智能化程度高”一项,而这一占比在2019年为44%,2021年为45%。伴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全面兴起,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喜好正在经历一系列复杂且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全方位塑造今后5-10年汽车行业的技术演进、商业模式乃至竞争格局。
在本届上海国际车展上,丰田还发布了其混合动力技术的全新中文名“智能电混双擎”,该技术已经迭代至第五代。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的三电系统智能化进一步升级,通过小型化、轻量化、精密化带来更高效率的电动化。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技术将率先搭载在丰田在华的销量担当卡罗拉和雷凌车型上。
此外,丰田的T-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将陆续搭载到更多车型中。而由中国工程师团队为中国消费者企划、研发的Toyota Space智能座舱也将不断进化,实现智能新体验。Toyota Connect智能互联旨在为用户提供365×24小时全方位的“安心·安全、舒适·便利、智能·先进”的车联网服务并将不断升级、保持进化,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服务。
佐藤恒治认为,丰田要变革为一家移动出行公司,其使命是“量产幸福”。为了让汽车继续成为对社会来说必要的一部分,汽车的未来必须有所改变。这其中有两大主题,一是碳中和,二是移动价值的扩张。丰田在中国的继承与进化,是要继承“安心”“可靠”的品牌基因,用中国速度进化出一条中国式的“制造更好的汽车”之路。
目前,通过多年的技术积淀以及开放合作,丰田在中国市场不仅拥有庞大的受众,更通过bZ系列率先实现了“油电同价”。凭借强大的体系力和进化速度,在接下来相当长时间的“油电并行”阶段,丰田已经同时抢得先机和优势,更为其电动化转型奠定了平稳而高效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