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之后,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Thomas Sch?fer)在8月24日再次到访中国。
跨国公司的全球CEO虽然今年或多或少都来了一波中国游,但像施文韬这样的频率,还是比较罕见的。
一定程度上,这和大众汽车在中国发生的变化有关系。4月上海车展期间,大众汽车宣布成立了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用于电动化和自动化的研究但这,现在来看,也只是一系列投资组合动作之一。算上去年10月宣布投资地平线并将与其成立合资公司,今年6月旗下充电公司开迈斯引入一汽-大众作为新股东,7月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奥迪与上汽集团分别达成的战略合作。随后,又有媒体曝光出了大众汽车和零跑的合作,称其技术可能用于捷达品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众已在中国密集进行了至少四项重大的投资合作举措。
并且,这些举措基本都是以过去不寻常的,带着高度保密性的,意料之外的结合方式突然进行。
一系列快速和剧烈的调整,打破了我们对于这家德国汽车巨头稳健和平稳的刻板印象。
此前,大众中国董事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Ralf Brandst?tter)曾表示这里“重大的变化”正在发生。“过去,我们的做法是在德国发展并在中国本土化。但是,通过在中国建立更多的本地研发资源,特别是软件方面的资源,这种方法将推动大众出现重大变化,使汽车更新速度更快、更独立。”
施文韬说,谁能够更长久地应对市场复杂的变化呢?大众汽车在过去多年一直在惊涛骇浪中保持镇定,克服了一项又一项挑战言外之意,在这场“电动化、智能化”的长跑中,大众汽车有能力有韧性面对现在这种更复杂的市场变化。
对于现在的复杂市场环境,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则给了一个比喻,他称中国是大众汽车的“健身中心”,这里充满了活力,每天都会有新事物、新发展。这就要求大众汽车始终与时俱进,快速决策,把住市场脉搏。
最近一系列市场层面的变化,也体现了大众中国的决心。纯电ID.车型开始发力,ID.3在过去两个月当中也有所提升,ID.4在A级纯电SUV市场中名列前三,纯电轿车ID.7 VIZZON的上市将会是接下来在电动出行领域的重点。而2024年,来自上汽大众的另一款纯电ID.车型亦将亮相。“我们也期待能够在中国销售更多纯电车型。”
而对于和小鹏、地平线的合作,是大众汽车在产品和技术层面,持续地保持多线布局。大众正在重新调整自己。
“关于为什么和小鹏汽车合作用了G9而不是G6平台?首先,G6是比较小的平台,而G9相对更大,这是大众汽车目前在纯电领域的空白。其次,G9在技术上和G6相似,特别是它的电气架构和核心技术方面类似。刚才也提到,我们要推出中型车,这是当下我们在市场中的空白。”
作为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汽车品牌之一,在这场最新的沟通活动上,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Thomas Sch?fer)和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谈到了包括纯电ID.车型未来规划、中国本土研发力量的布局路线、和小鹏、地平线等中国本土公司合作的细节,甚至是中国市场的合资模式的演变等线年,大众汽车是关于这场“进化”最有发言权的演说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施文韬负责过全球不同市场的管理岗位,上一份职位是斯柯达汽车首席执行官,去年他才接任大众乘用车品牌首席执行官兼品牌集团核心部门负责人,随后大众中国也就开启了旋风般的动作。
在访谈期间,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大众汽车这种巨头在面对市场剧烈变化的强劲韧性。
问:目前ID.车型的热销是以很大幅度的价格优惠换取来的。虽然现在其他竞争对手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换取市场,请问大众汽车在接下来除了价格以外还有什么样的手段或措施能够保证ID.家族持续热销?
孟侠:ID.3在市场中处于数一数二的位置,约占市场的30%。车型本身也很出色,目前确实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我们正在不断提升产能,但也需要作出平衡,所以出现了提车等待的情况。当然,我们对于市场热切的反应程度也有点始料未及。
短期内市场竞争不会变得更弱。无论是在产品端还是在价格端,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未来会有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加入,他们会不断提升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追求销量的增长,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市场。
施文韬:价格战是短期的竞争方式,我们应该让产品阵容更加丰富,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因此,大众汽车通过和中科创达、地平线的合作,以及CARIAD中国,致力于让中国用户享受到更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这才是长效的竞争之道。
提问:ID.系列在中国的定价比在欧洲便宜,引发了欧洲的一些争议,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ID.系列产品策略问题,为什么ID.5和ID.2概念车这两款车没有引入到中国?
施文韬:ID.5是面向德国打造的轿跑SUV,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引入中国。ID. 2all是在汉堡展示的概念车,在概念车阶段没有计划把它带到中国。在中国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纯电车都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在中国的售价是有可能比世界上其他市场要低的。
孟侠:中国与欧洲价格的不同,我以前做过很多年市场和销售工作,在德国时,我们的产品售价就比荷兰贵40%,比北方的丹麦卖得更贵。国别之间的差异并不少见。
提问:随着大众汽车在产品上逐渐加码,针对渠道商会做出怎样的变化?会更强调现有的代理制模式,还是会回归传统的经销商模式,亦或是拥抱新的类似ID. Store的模式?
孟侠:在中国,销售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传统的经销商体系不是产品成功的唯一因素,但大众汽车和2000多家经销商的合作一直非常成功。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经销商伙伴的贡献,所以我们未来也会继续坚持与经销商伙伴合作。
代理制是针对纯电车型推出的新模式,运行得非常顺利。虽然该模式和经销商模式不一样,但两个模式都有着各自的优势,而且会继续并行。目前,鉴于拥有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我们还没有尝试直营销售这样的新模式。销售渠道的结构各种各样,而且渠道结构并非决定业务成功的唯一要素。
提问: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合作中包括两款B级车。大众汽车是否会把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技术引申到这两款之外的车型上?会不会把技术导入CARIAD?
孟侠:技术方面,大众汽车会与小鹏汽车合作研发两款车型。我们也会和地平线围绕MEB平台开展合作,这是两条不同的工作线。正如刚才所提到的,这会是未来的一种研发模式。大家一定也知道我们入股了小鹏约5%的股份。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这将确保双方长期且深入的合作。我们的确希望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很多工作。未来,我们会陆续向大家宣布合作的成果,小鹏汽车只是其中之一。行业规模优势是极其重要的,这将确保用户能够持续获得大众汽车的服务和产品。
提问:之前释放的信息是使用小鹏的软件技术打造,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大众汽车集团软件公司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电动化产品的规划是怎样的?
现在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达到50%以上,也有中国汽车企业销量规模和大众汽车品牌在华汽车销量规模近乎相当。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过半会不会是常态?
孟侠:CARIAD在大众汽车集团中负责软件开发。大众汽车有三个不同的软件堆栈,一个是1.1,即MEB;1.2是现在所推进的平台;2.0就是SSP,而CARIAD横跨所有的平台。1.1在中国主要是针对MEB车型,未来我们开发新的软件。CARIAD和小鹏汽车之间没有职能重复。我们计划将在今年将CARIAD的研发人员扩充至1200人,以确保提供更多的软件技术能力。
有关2026年前计划问题,ID.7 VIZZON的上市是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第二步是上汽大众ID.NEXT,这款车型已经在上海车展首秀,未来也会上市。下一款车来自大众安徽,将于2024年下线,还会陆续有新车亮相,一部分会来自大众安徽。当然,探岳、途观等燃油车型也会陆续迭代。
施文韬:中国市场发展得非常快,但谁能够更长久地应对市场复杂的变化呢?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大众汽车在过去多年一直在惊涛骇浪中保持镇定,克服了一项又一项挑战。这与我们的造车和技术能力有关,是我们独特的优势。
提问:大众汽车为什么和小鹏汽车合作G9的平台,而不是扶摇架构G6的平台?
孟侠:首先,G6是比较小的平台,而G9相对更大,这是大众汽车目前在纯电领域的空白。其次,G9在技术上和G6相似,特别是它的电气架构和核心技术方面类似。当开发新平台时,我们要综合考量各项因素。刚才也提到,我们要推出中型车,这是当下我们在市场中的空白。
此外,大众汽车在决定投放什么车型时,会始终关注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也许未来,我们会改变想法。
大众汽车品牌一款新的纯电动汽车将在明年上半年由大众安徽生产。是否有更多关于大众汽车品牌和大众安徽在协同方面的最新信息可以分享?
孟侠:中国是大众汽车的“健身中心”,这里充满了活力,每天都会有新事物、新发展。这就要求大众汽车始终与时俱进,快速决策,把住市场脉搏。
我到任的前两三个月是最紧张的。首先要习惯、适应中国市场,有许多新的事物需要我注意。我需要在战略上为品牌今后3至5年,甚至更长远的未来做出正确决定。我不断思考,整个车市五年后会是什么样的形态。就当前的竞争环境而言,五年后的中国车市肯定和今天很不一样。大众汽车品牌的上升空间很大,用户信赖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坚信五年后,大众汽车会继续在中国市场处于有力地位,当然也会与五年前、十年前的大众汽车很不一样。
我要澄清一点,大众汽车希望ID.家族卖得更多,并不是对现有业绩不满。市场瞬息万变,6万多辆的销量与大众汽车燃油车的销量相比,占比较小,所以我们希望这个占比更高一些。中国纯电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大众汽车在A级纯电SUV市场中排名第三,这是不错的成绩,但销量数字也要继续攀升。
就此而言,大众汽车要采取的措施非常清晰,即必须继续100%聚焦用户,这也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大众汽车的产品不能仅仅被定义为高科技汽车,其安全性、可靠性也非常突出,并且得到了用户的积极反馈。我们对ID.7充满期待,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关于大众汽车与大众安徽之间的协同效应。大众安徽是大众汽车在中国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且是大众汽车在中国针对纯电汽车设立的第一个合资企业。明年,大众安徽第一款车将下线,我们对此也充满了期待。未来,大众安徽也将推出更多车型。
大众安徽不仅生产纯电汽车,也致力于构建纯电汽车的生态系统,这一点得到了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安徽省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大众安徽将大展拳脚。基于大众汽车的协同能力,我们既有造车能力,也有市场和销售能力,这都将利好大众安徽。
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的确是大众汽车集大成的一个公司,它将搭建一个平台以确保2026年下线新车。在市场中开拓新的细分市场,这既令人兴奋,也意味着我们未来会聚焦这一领域。
孟侠:关于插电式混动车型相关的问题,可以看到,插电式混动车型的市场份额在上升。新能源汽车也包括插电式混动车型。
毫无疑问,大众汽车将大力投入这个领域。第一步:大众汽车已经在市场上投放了多款插电式混动车型,这些车型强调高性能,例如采用TSI发动机,纯电续航里程较短。如今的中国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大众汽车将对前期投放的插电式混动车型优化,在中国研发动力和传动系统。我们目标交付更多插电式混动车型,并且就此与合资伙伴、零部件企业及德国总部进行着密切沟通;第二步:我们将推出与现款车型不同、具有中国特色的插电式混动车型。
提问:从行业趋势发展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由于新能源汽车造车成本比较高,导致传统车企只有将燃油车卖出去才能更好地支持电动化,请问大众汽车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孟侠:关于电动汽车和燃油车互相平衡,传统车企的确是这么做的。最终的解决方案在于扩大规模。当然,先期投资一定非常巨大,但随着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在新领域的成果会逐渐显现。在这其间,用户才是最终的判断者。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四、五线城市中的用户使用习惯与一、二线城市完全不一样,那里的燃油车销量仍然非常坚挺。对于大众汽车而言,需要兼顾不同需求。
提问:大众汽车是进入中国最早的汽车品牌,定义了合资模式。如果说过去30年,以外方为主的模式称为合资合作1.0阶段,那么随着大众安徽的建立,华晨宝马控股75%,我个人认为是合资合作2.0阶段,突破了外资股比50%的限制,外方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然而,没想到的是,在很快的两三年时间中,中国市场急速变化,包括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合作,奥迪和上汽的合作,奔驰和蔚来的意向合作,我个人认为合资合作进入了3.0阶段。请评价一下大众汽车在中国合资合作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认可3.0阶段?
根据公开和非公开的报道,将以上汽大众的技术为主,推进PHEV的研发和生产,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以前中国更多是在设计、外观等方面,现在以中国人或中国牵头的生产研发进入了核心动力总成方面,能否多透露一些这方面的信息?
孟侠:为了加快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董事会成员更频繁地来访中国,参加试驾,更加深层次沉浸到中国市场的发展节奏和脉搏当中。这不仅将有助于推动大众汽车未来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也对汽车行业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2023岁末到2024年初期间,大众汽车就将迎来入华40年的重要里程碑。大众汽车在中国已走过了40年,取得了非常多的里程碑,也见证了中国市场令人叹为观止的快速发展。的确,大众汽车也经历过很多挑战,这也促使我们不断迅速地在中国打开局面。一项重要的方法是在短时间内推出不同类型产品,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只有这样,大众汽车才能赶上其他厂商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步伐。
其实对大众汽车而言,不仅有1.0、2.0、3.0版本,未来还会有更多可能。中国市场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和变化着,大众汽车对于未来的变化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助力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在中国市场的生态系统当中,大众汽车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速度。
另外,关于HEV和PHEV,很多企业可能都走了一些弯路。在过去几年中,市场态势发生了变化,例如,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到了2027年,这于车企来说是利好。针对多变的市场情况,包括大众汽车在内的所有主机厂必须思考决策是否正确,需要做出更多符合时代趋势的决策。目前,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各有约2000名工程技术研发人员,我们与其紧密合作,共同研发未来车型。
从中国市场反馈来看,大众汽车设计研发的不少车型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这些都离不开我们与合资伙伴的携手合作,而且这点是不会改变的。非但不会改变,而且还在不断迭代,不断提升合作效果,从而让我们的“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落地。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希望能够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并肩同行,并且也十分高兴地看到,合作伙伴在工程技术研发方面展现出了出色的实力,且在市场当中位于领先地位。
施文韬:显然中国汽车在过去几年中发展速度非常得快。2024年是大众汽车进入中国的第40个年头了,可见中德之间友谊源远流长,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也可见一斑。大众汽车要在现有基础上,推动更多合作,这些合作都是为了确保大众汽车的技术能够得到市场的欢迎和认可。尤其在过去两三年中,中国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大众汽车必须适应这样的变化速度。大众汽车不仅要赶上中国速度,还要超过这个速度,跑得比别人更快。因此,大众汽车有必要进一步、更好地深耕中国市场,通过合作伙伴来实现大众汽车的长期目标。
全球品牌应该以全新面貌迎接未来挑战。固然大众汽车过去的成绩非常出色,但时不我待,我们必须要靠我们的中国团队更好地推进未来在中国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