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广汽埃安旗下高端品牌昊铂GT正式上市,定位为高端轿跑的昊铂GT售价为21.99万-33.99万元。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庆祝活动也在广州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隆重举行。该活动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广汽集团和广汽埃安承办,是2023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之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引领全球的全新时代。2000万辆的下线大关突破,蕴含了无数行业的积累、企业的投入、用户的信任。
在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活动上,埃安的高端品牌昊铂旗下昊铂GT正式走向台前。借着“2000万辆”的东风,埃安想做什么?
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凝聚时代力量,中国新能源车已从政策带动进入市场带动阶段
沿着时间长河回溯,2009年财政部和科技部等部委联手推行了“十城千辆”节能和新能源车计划。彼时政策指导下,行业准备用3—4年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不少于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
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表示,在那个阶段,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高歌猛进怀有信心。但是2023年能否实现累计2000万辆新车的生产,谁也没有绝对的信心做出判断。
2014年前后,北汽新能源推出了续航150公里,售价10多万元的纯电动车。在国家与地方补贴支持下仍要7万元。不是摇号摇不上,很少有家庭主动选择这类车型。“用户都是精明的,彼时电动汽车还不具备和油车掰手腕的实力。”章弘说。
而现如今,新能源汽车的风向已然转变,拥护新能源车发展的声音此起彼伏,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质疑,也越来越少。
一款10万元的纯电动车,续航已经逼近400公里。在新能源车电气化属性加持下,智能化与网联化也找到了重要载体。
章弘表示,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在2018年首次突破100万辆,2020年首次突破500万辆,2022年首次突破1000万辆,今年上半年累计产销量突破了2000万辆,成绩斐然。
但他认为,以往新能源汽车大多为出租车、网约车或是行政用车,近些年私家车越来越多,说明普通消费者也在日益接受新能源汽车。以往新能源汽车靠的是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今年国补退坡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依然不减。充分说明新能源汽车正在从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逐步向市场驱动转变。
章弘提到,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要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决心,更加积极地投入未来科技的布局。同时,做好品牌服务,完善二手车市场尤其是电池残值鉴定等环节,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道道尚未解决的考题。
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广汽埃安旗下高端品牌昊铂也正式上市了其昊铂GT车型。在全行业累计生产出第2000万辆新能源车的东风里,埃安与昊铂又想做些什么?
作为广汽集团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独苗”,埃安正在谋求独立上市。这一品牌在2019年推出了理论续航突破500公里的产品,而后在系列车型上多有空间表现、续航、设计等方面的创新,在国产纯电动车销量榜上也位列前茅。
具体来看,埃安在2023年上半年销售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业内排名稳居前三。前五个月销售达到近17万,同比增长114%。市场的认可度也证明了品牌的实力。
章弘提到,埃安的主力产品多集中于中档车,在20万元以上的市场,品牌一直缺少爆款冲击高端。此前,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曾表示,埃安品牌足以撑得起从10万元到70万元的产品力。随着局势变化,2022年昊铂品牌也应运而生。
定位高端的昊铂带来的首款车型是一款百万元级别的超跑,配置高、用料好、性能强是其标签,车辆登场便引来不少关注,但相关车型目前尚未交付。
打出声量后,昊铂首款“走量”的车型昊铂GT也快速亮相,这款车被埃安团队定位为与Model 3进行市场竞争的产品。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提出了“我比它贵,但是你会选我”的口号。
2022年,昊铂品牌曾一度将旗下产品价格锚定在30万元以上,但随着2023年碳酸锂价格回落,昊铂GT的最终起售价被拉低至21.99万元。
这款车可以说是应用了广汽集团几乎全部的新能源智能汽车技术,用户的选择很丰富,有换电版、有旋翼门版、有超长续航、有激光雷达等等。但也有声音认为,丰富的可选项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发力略有“分散”,用户不知道应该选哪款车。
章弘提到,埃安连续数月单月交付量达到4万余辆,上半年有望完成20万辆。借着新能源车累计生产达到2000万辆这一契机推出昊铂GT,或许是希望加大品牌整体的销售力度,力争全年完成50万的销售预期。
汽车分析师凌然提到,众所周知,一款高端车将凝聚诸多前沿技术,代表一个车企的技术水准和研发能力。目前埃安已经拥有多合一电驱、石墨烯负极电池等诸多前沿技术,但如何做好品牌、运作品牌,对于埃安乃至身后的广汽集团都还是一个考验。
凌然认为,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完善自己的品牌形象,是广汽埃安发展需要的一环,也可能是如今昊铂品牌与GT车型被推出的战略考虑。最终这款竞争力不错的昊铂GT能否如愿在B级纯电动车市场里与特斯拉一较高下,仍需消费者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