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点首页 >> 注册本站 >> 留言本站 >> 繁體中文 

 
 >> 您现在的位置: iautow汽车资讯网 >> 汽车新闻 >> 正文
  五菱神车:将“为人民造车”进行到底           ★★★

五菱神车:将“为人民造车”进行到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7 8:52:39

 

  印尼的汽车市场,向来日本车一家独大,95%的品牌都是日本车,就连美系、德系汽车品牌都没有生存空间。

  2011年,通用汽车曾雄心勃勃地要在印尼建厂,准备把印尼打造成通往东南亚其他国家汽车出口的枢纽。然而工厂建了关,关了建,就是难以扎根于当地,只得卷铺盖走人。

  印尼今年1-8月的纯电动车销售市场显示,上汽通用五菱占据近五成,位列当地第一。近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G20峰会期间,五菱宏光Air ev更是被列为峰会官方指定用车。

  早在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就成立了印尼分公司,顶着“G20峰会官方用车”光环的Air ev,是上汽通用五菱海外扩展的第一步,也是上汽通用五菱在东南亚的第一个组装厂。

  在年初发布的“两个百万,五个百亿”战略中,上汽通用五菱还提出了“WORLD LING”战略构想,沿着一带一路,分阶段推进新能源全球化,足以窥见五菱在新能源上的野心。

  第一阶段以印尼为中心,打通东南亚、中东市场,推广建立当地电动车标准;第二阶段开拓印度、埃及等市场,关键零部件走出去,在海外建厂供货,提高海外工厂国产化率;第三阶段进军欧洲、日韩等市场,全面建立五菱新能源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那时候国家需要振兴工业、发展农业,于是它就去生产拖拉机。1978年,国家推出土地承包政策,和所有计划经济的产物一样,不再享受包销的五菱拖拉机没有销路,亏损到肉疼后五菱出台了一项“以杂养专”的经营模式,用其他的业务来养活拖拉机的生产线,随后,它又专注于生产微型面包车和微型货车。

  1998年,五菱汽车的产销量达到10万辆,位居国内微型车行业第一。2002年,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中,实现了上汽、通用、五菱三方合资,同年自主开发的“五菱之光”下线,从此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2009年,五菱之光年销68万辆,以“比你多放一箱啤酒”的务实加宽,碾压了十年不败的微面之王长安之星,并被《福布斯》杂志评价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

  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微型车价格和使用成本优势渐弱,微面市场急剧萎缩,实现企业在轿车领域的突破,成为上汽通用五菱由商用车转型到乘用车的关键。

  近十多年,“商转乘”都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商转乘”的后发代表,2010年11月,上汽通用五菱不惜以“技术换股份”的方式,用10%的股票和通用汽车交换,获得了通用A0级微型轿车平台乐驰和A级汽车平台别克凯越,随后发布了自己的乘用车品牌——宝骏,正式开启转型之路。

  2014年,也就是宝骏品牌推出4年后,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车在总销量的占比就已经过半,微车占比降至48.4%,“商转乘”顺利完成。

  2016年,五菱宏光年销66万辆成为当年的乘用车销量王,并助力上汽通用五菱第一次杀入百万销量阵营,摘得当年中国车企头牌,并连续三年稳坐中国品牌车企销量的头把交椅。

  2018年后,当中高端市场开始下探,五菱和宝骏不可避免的遭遇吉利、哈弗和长安们的降维打击。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五菱宏光销量为37万辆,相比于2018年同比下滑21%。于是借着新能源大潮,五菱开始了第二次转型。

  事实也证明,五菱发展新能源的战略是正确的。国内的新能源电动车单一车型销量排行榜上,头名的位置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特斯拉的Model 3以及之后的Model Y牢牢占据,单纯在销量上能挑战特斯拉的角色始终没有出现。

  这一局面的改变从2020年8月开始。2020年7月末,五菱推出了一款起步价2.84万元的宏光MINI EV,转眼间销量便超过特斯拉,成为国内市场上最畅销的电动汽车。

  在2022年1-9月中国新能源轿车零售销量排名TOP10中,宏光MINI EV以29.7万辆的销量,排名第一。截至今年9月,宏光MINI EV已经蝉联24个月的中国新能源纯电车型销冠。

  从试制微车到开启“商转乘”的新纪元,再到发展新能源,两次大转型、两次跨越式发展,让上汽通用五菱从一个传统的地方国有企业逐渐蜕变为一个“多点制造、商乘并举、跨洋出海”的学习创新型现代化企业。

  在五菱宏光MINI EV发布之前,售价最低的微车车型是低配3.7万的北汽昌河EV2,也就是说,宏光MINI EV给消费者送出了一个难以拒绝拒的价格——至少便宜了1万元。

  如果仅凭低价优势入局,宏光MINIEV将面临可能会被很快超越或取代的问题。除了便宜它还做对了什么?它在新能源时代有什么新打法?

  新能源汽车时代里,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小理这样的造车新势力,都普遍朝着更具科技感、未来感的方向设计。

  第三,受到补能设施、产业链环境影响,新能源产品往往因为价格、补能等问题只能在少量用户中使用。

  于是,但它避开了主流新能源车的产品思路,反其道而行之,要做一辆“人民的代步车”,让老头乐成为正规军。

  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配置和价格都比宏光MINI EV高,续航在300公里出头,价格在6万元上下,但是卖得都不好。

  究其原因是这些微型车并非完全为了消费者打造,更多是冲着补贴和积分去的。一方面,只有续航大于 300 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才能享受补贴,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国家对于“双积分”政策(车企需要生产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否则需要向其他厂家购买)的要求。

  从消费者角度看,续航 300 公里,价格 6 万,尺寸为 A00 级别的产品在目前的市场上没什么竞争力,如果不考虑牌照等非市场因素,同样的价格买燃油车,完全可以在吉利、长安、名爵、哈弗等众多品牌中选择空间更大、配置更高、性能更好,还没有里程焦虑的车型。

  于是五菱干脆只做短途,推出续航在100km-170km 之间的产品,满足日常的代步出行。

  据《财经》报道,一位五菱4S店的销售人员曾称:“不要问我有哪些配置,因为没有配置,它就是一个代步功能,非常灵活、实用,别看它小,内部空间却很大,而且非常安全,还能上高速。”

  五菱宏光MINI EV的火爆后,市场中类似的微型电动车开始多了起来。产品容易复制,五菱的赚钱模式却不好学。

  今年9月,上汽通用五菱规划及产品总监张大伟表示,“宏光MINI EV在规模化上来之前确实是亏本在卖,但因为我们新能源汽车到了百万规模,产业红利得以释放,现在已经不亏钱了。”

  宏光MINI EV赢利背后,依然是汽车工业的铁律:规模效益。规模化带来的是供应链成本控制,而其他微型电动车企业不仅在规模化上追不上宏光MINI EV,成本也没法压缩更多。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山本真义拆解过一台顶配宏光MINI EV ,最终估算总的零件和组装成本约为人民币 2.69 万元,利润只有 88 元,而且日本根本造不出。

  山本真义的拆解显示,组装宏光MINI EV 所需要的零部件,绝大部分是中国制造,极少部分来自德美(德州仪器、英飞凌),没有半个是日本制造。

  综合以上来看,宏光MINI EV近百万销量背后真正的秘密,可以用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的一句话总结:能够控制成本是一家企业的真本事,别的企业没有五菱的能力和规模,很难达到这样的销量。

  上世纪末,中国很多车企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外资引入大潮中被收编,合资之后,大量自主品牌都阵亡了。广州标致、南京菲亚特、海南马自达等一些曾红极一时的合资品牌,后续皆因中外双方在生产、研发或管理问题上渐生嫌隙而逐渐荒废或式微。

  上汽通用五菱,顶着三方合资的复杂背景,尤其在原柳州五菱集团仅剩5.9%自有股权的不利情况下,不仅躲过了合资车企的衰亡魔咒,还爆款频出,几乎是个奇迹。

  和其他合资车企相比,上汽通用五菱有一大特点,就是“接地气”。很多合资车企,都是直接把国际车型引入中国市场,但五菱一直抓住自主研制机会,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并且用尽量低的成本产出尽量高的价值,无限追求高效务实。

  到了新能源时代,很多传统车企摆架子,觉得造车新势力根基太浅,不懂汽车,一年只造几万辆还不及自己的零头。造车新势力觉得传统车企只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目光短浅不思进取,早晚被革命。

  过去三年丰田一直在抱怨。丰田汽车美国研究院院长曾在美国路透社峰会上说,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电动车。丰田老大丰田章男也一直在攻击日本政府在电动化上走得太慢。然而也就是在这三年里,五菱的电动车在迅速迭代,并且已经进军全球市场了。

  而且几十年的造车历史,五菱早就进化了一套自己的“平民经济学”——把成本控制到极致,把一切不适用、不必要的东西通通砍掉。

  比如宏光MINI EV 没有电池快充,也没有车内空调;其次在用料上,五菱一直死抠成本:内饰里基本都是硬塑料;车窗是电动的,但后视镜、座椅调节都是手动的;音响只有一个喇叭,也不支持蓝牙,就连遮阳板上的小镜子也没有。

  但在安全性能这种不该省的问题上,它一点也没省,远程控制功能、ABS+EBD、铝合金轮圈、标准的儿童安全座椅接口、标准的三点式安全带、胎压监测功能都有。

  五菱的成本控制意识甚至深入到经销商和终端店。在全国2600多家上汽通用五菱的展厅上,除了基本的宣传物料布置外,很难看到豪华真皮沙发和水流瀑布造型。

  回到开头提到的五菱 Air ev ,作为五菱首款新能源全球车,更加智能的Air ev,能否复制宏光MINI EV的成功?还有待市场检验。但有一点可以预见的是,五菱新能源汽车也并不在安全区。

  如果将上汽通用五菱过去10年的时间轴拉开观察,会发现五菱虽然在不断制造爆款,却从未摆脱“创造神车又失去神车”的死循环。同时,也让自己深陷低价的困局。

  未来,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五菱若要走向高端,还有一堆标签要甩。

  [6]《中国车企很多,哪一家称得上“有性格”? 品牌新事》,云生,吴晓波频道

  [7]《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前瞻产业研究院

  [8]《研究院丨9月代步车市场:合资品牌为什么“无视”电动代步车?》,童济仁汽车研究院

汽车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汽车新闻:

  • 下一个汽车新闻: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 

    声明:汽车资讯网登载内容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站长:

    汽车资讯网_汽车报价_汽车新闻_汽车信息_汽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