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车多桩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物业阻止业主安充电桩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成都市天府新区滨江和城业主就遭遇了类似难题。
业主邹先生(化名)近日在“群众呼声”平台反映,四川滨江鼎信物业公司以“电容量不够”为由,拒绝业主安装充电桩,并不顾业主强烈反对,意欲引入第三方充电公司,让业主承担高额安装费和电费。事情线日,记者前往该小区了解情况。
今年出台的《成都市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实行细则》规定,到2025年新建小区要按比例建设充电桩和预留充电桩安装条件。
新能源车尚未普及前修建的老小区怎么办?——根据现行政策,有两种选择:电容量充足的小区,可安装自有电桩;不满足条件的,采取变压器增容或引入第三方充电运营商。而车主要安装自有充电桩的第一步,就是获得物业许可,并取得开具的加盖物业公章的车位证明及允许施工证明。
从2021年下半年起,物业公司滨江鼎信就不再允许业主安装充电桩,理由是电容量不够,仅能满足业主日常生活需求。
业主对此并不信服。邹先生表示:“按物业说法,那就一个都不安。但我们小区已经安了不少……”另一位新能源车业主钱先生(化名)回忆,自己2021年向物业提出安装申请被拒的同时,同层停车场的一个充电桩却赫然出现了。“谁能安,谁不能安,审核标准是什么?”陶先生质疑物业管理混乱。
记者在随机走访滨江和城地下停车场时看到,小区4期的负一楼和负三楼的多个私家车位上安有充电桩,涉及小鹏、威马、特斯拉等主流新能源品牌。随后,记者又以业主身份拨打物业电话,咨询能否安装充电桩,对方表态:“没有同意过任何业主安装,你如果发现了,就拍照发我,我们要去检查!”
针对邹先生在“群众呼声”平台的投诉,相关部门回复道:“9月1日上午,万安街道联合第三方充电桩机构和物业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物业称目前滨江和城小区的电容量尚不满足业主所需安装的充电桩数量……”邹先生给出了差评反馈,“说白了,物业公司引入第三方就是想赚钱,有利益输送。”
更多的质疑点则聚焦在当前规定给予物业的权力过大。业主们认为,物业是提供服务公司,不是行政管理部门,不应干涉业主在自有产权车位安充电桩。此外,电容量够不够,应该由国家供电局来专业复核并进行通报,物业公司和第三方没这个专业技能和权利。
业主和物业长期拉锯,充电桩事宜悬而未决。等不起的李先生(化名)向天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他可以在自家车位低谷充电、错峰充电,不影响居民用电和通行安全,请求判令物业同意他安装充电桩。
根据判决书内容,物业公司提供了城市国网成都直管供电中心2022年12月提供的《滨江和城小区自建充电设施可行性简单校核报告》,小区合计剩余容量0千伏安,可配置数量约0个。小区即使增容,也是用于小区公共用电,不能满足业主安装个人充电桩的需求。而第三方充电机构可以从外部单独接线,不占小区电容量。
滨江和城2023年完成了变压器增容,包括李先生在内的新能源车主们看到了转机,但一纸判决又将其希望浇灭了,业主们的质疑也从判决书中找到了电力部门给出的答案。
但李先生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打算提起二审诉讼。供电中心的报告有效期为6个月,到判决时早已失效,“失效文件可以作为重要证据被采纳么,不合理!”
与此同时,小区的新能源汽车主们拉了一个起诉群,表示正在或即将起诉物业。一名比亚迪车主最着急,因为厂家免费赠送的充电桩即将到期了。下月25日,他的诉讼官司即将开庭,“花了三十万血汗钱买车,必须保护自己的权益!不然为何不买燃油车?”
滨江和城物业禁止安装充电桩已经持续2年,据知情人士估算,积压的充电桩缺口超过100个,作为一个有21栋的大型小区,滨江和城新能源车主数量将持续增长。
僵持如何破局?万安街道在“群众呼声”平台回应业主,已告知物业尽快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
据悉,今年已召开过两三次多方协调会,均未达成共识,业主拒绝使用第三方充电桩的关键就是养车成本。
曾参加过沟通会的钱先生说,使用第三方充电桩需要一次性缴纳数千元的安装费,每月还要交200块钱,电量定量每月清零,用超了还得多花钱买电,算下来约合1.0元—1.5元一度电,和外面充电的价格差不多了。用自用充电桩低谷时段充电,每度电最低才0.2元。
钱先生希望自己可以再次参加协调会,表达业主诉求:供电局重新核定小区电容,再行明确车主能否可自行安充电桩,如果电容不足,业主们希望能让国家电网来接手小区充电桩运营项目。“否则我们将彻底失去主动权,花费将是无底洞”。
从事电力工作多年的熊师傅(化名)介绍,不少物业公司都倾向第三方公司统建统管,更多是从安全角度考量,是为了避免承担业主安装充电桩带来的用电风险。但实际上安装3.5千瓦规格的充电桩约等于新增一台家用空调,“耗电量并不算多”,而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基本都在夜间,对影响居民用电的影响非常小。
9月26日,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周将请供电中心重新核定电容量,并将召开物业公司、居民、第三方公司以及社区等多方参与的协调会。此事进展如何,群众呼声将保持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