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购买的保险已经是第三个年头,前面提到过,去年2800,今年2700。
很多人不信,觉得不可思议,更有网上夸张的曝光了第二年买保险,调到1.8万的宝马电车,也让很多人开始怀疑电车到底是不是个坑。
说实话,今年各大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包括纯电车型开始下手了,据说的起因是去年总体的赔付费用较高,按照规定今年6月1日统一给调整。官方文件称:进一步扩大财产保险公司定价自主权,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由0.65至1.35扩大为0.5至1.5,也就是说,大部分新能源车都要上调。我的也不例外, 但也是个例外。
这个社会系统过于复杂和繁琐,不入行永远不知道行里的门道,我也不可能深入了解所有的真相,很多的事情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推理,但是往往这些推理又是站在推理的基础上,最后都成了猜测。
比如我猜测为什么赔付的高,我猜测是2022年的新能源车较多的是2020年之前的车型。2020年正好是新能源电车的分水岭,往前,靠着国家的补贴忽悠了5年的车型,普遍电池续航低,热管理系统水平低,以三元锂电为主;往后,随着刀片电池的推出,直接革了三元锂电池的命,仅仅是一个针刺试验就让不负责任的车企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也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保险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而2020年之前的车型,因为三元锂电的电池居多,热管理水平又跟不上,忽忽悠悠的,年限越长,出现热失控的可能性越高,所以保险公司也有点害怕,对新能源车事保费上调也情有可原。这是其一,其二是新能源车的降维打击,让很多高不可攀的豪车专属的配置安装在了10万至20万的车上,比如盲区监测、辅助驾驶、360全景等,这些都是需要配备各种传感器、摄像头或者各种雷达,电器原件的成本仍然较高,而且因集成化程度较高,随随便便一个电控盒子可能就好几千块钱的成本,一旦发生事故,维修成本高企也是保险公司的一个痛点,更重要的是,谁家的车只能在谁家的4S店维修,价格都无法控制在自己手里,保险公司不急眼才怪。
资本都是逐利的,保险公司也不例外,涨价、调价我也理解,但是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有的保险公司价格可以给我定2700,为什么人保却给我要5000?
我是人保的忠实客户十多年了,平安的也买过多次,不知道为什么在他们所谓的系统里先是给我定了8.5分,然后才是报价。起初我还以为高了好,弄了半天才明白,通俗解释这个是折扣分,也就是说,给我的价格是八五折,如果超过了10分,保费要比报价高。其实这个分数我不怎么关心,我只关心最后多少钱购买的保险。去年同样是人保,最终价格是2800,今年就上调到5000?我一没有出险,二相比去年也没有增加违章次数,三也没有跑运营,平白无故的就翻倍了?
关键是这种事情,都找不到地方去说理,话说回来,我需要找地方说理吗?这年头客户是上帝还是没有变的,你忘了谁是客户,那我就让你知道客户是谁。
阳光保险抛来了橄榄枝,直接报价2700,二话不说,刷卡交钱,还需要多说什么吗?
通过这件事,我也在思考和反省,为什么每年我都优先考虑的人保,今年却如此的翻脸无情?其实,我们普通人在资本眼里,连棋子都算不上,所谓的忠诚其实是一厢情愿,也一文不值。我们在他们的系统里,仅仅是个名字,或者是一串冰冷的代码,我们谁是谁,一点都不重要。而一旦在他们的系统里出现了一点点可能潜在的威胁隐患,都会被直接消除。
现如今的社会里,还有数不胜数的忠诚于资本家以及资本企业的,我如果没有从这个困局中跳出来,现在也是一样,觉得对企业的忠诚将是自己价值的体现和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幸运的是,我站在外面俯瞰整个之前任职过的企业前前后后,觉得自己的过去那些想法简直太幼稚,能意识到这些,也许就是一种成长吧。
其实这个社会是很无情的,说翻脸不认人都是很委婉的说法,说的正常点,谁是谁无关紧要,爱谁谁,谁又认识谁?
当局者迷,委婉点说,各有各的想法,实在的说,真不是各有各的想法,而是没有认清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和分量。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