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东、深圳、湖北、北京等地,对购买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等消费者,给予一定的补贴,具体补贴金额视实际情况而定,下面一起来看看有关新能源汽车补贴各类措施或政策。
4月下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意见》提出,“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电下乡,推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
《意见》同时强调,“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
1、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10000元/辆,购买燃油汽车的补贴5000元/辆。
2、转出旧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8000元/辆,购买燃油汽车的补贴3000元/辆。
3、对个人消费者在省内购买以旧换新推广车型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新车,补贴8000元/辆。
1、符合补贴标准的对象,购置南海新能源汽车最高可补贴15000元/辆,同时可叠加广东省以旧换新补贴或新能源汽车购置奖励,累计最高可补贴23000元/辆。
1、对销售10万元及以上“国六”标准轻型汽车和新能源轻型汽车,给予5000元/辆补贴。
1、对新购置符合条件新能源汽车并在深圳市内上牌的个人消费者,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0元/辆补贴。
2、新增投放2万个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通过专项摇号活动,面向仍在摇号且已参加60期以上(含60期)的“未中签”申请人进行配置,中签者需购置符合条件的燃油车或新能源汽车(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的中签者,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0元/辆补贴)。
3、对港口内腌肉车置换为符合条件新能源车(含清洁燃料车)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0元/辆补贴。
1、2022年底前对报废或转出本市注册登记在本人名下1年以上的乘用车,在本市汽车销售企业购买新能源乘用新车,并在本市上牌的个人消费者最高可补贴10000元/辆。
2、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1、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8000元/辆,购买燃油汽车的补贴3000元/辆。
2、转出旧车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5000元/ 辆,购买燃油汽车的补贴2000元/辆。
1、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符合相关标准的小客车,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10000元/辆的财政补贴。
1、对在省内购置新能源乘用车(二手车除外)并上牌的个人消费者,按照购车金额每车发放3000—6000元消费券。
2、对在省内购置燃油乘用车(二手车除外)并上牌的个人消费者,按照购车金额,每车发放2000—5000元消费券。
3、对在省内报废旧车,购置新车(二手车除外)的个人消费者,在上述标准基础上,在增加1000元/辆的消费券。
1、对个人消费者在市内购买符合相关条件要求的新能源汽车并在市内上牌的,分档给予最高12000元/辆的促销补贴,各区有关汽车补贴政策可叠加进行。
2、对符合相关条件要求的新增新能源物流车、新能源换电出租车、新能源换电渣土重卡车、新能源换电集装箱重卡车等,分别给予不同额度补贴。
1、增加小客车指标投放,2022年新增有效期为6个月的小客车指标4万个。
1、按购车发票金额补贴分为三档,每档可在消费券(家电、汽车内饰、汽车保养十足抵用)和立减补贴之间二选一,新能源在此基础上每档多增加1000元消费券或李健补贴,适用车型乘用车、轻型或微型货车。
2、新能源车补贴方面,消费券补贴标准分为4000元/辆、5000元/辆、7000元/辆,立减补贴标准有3000元/辆、4000元/辆、6000元/辆。
持62开头银联卡,购买家用新车的个人消费者(燃油车或新能源汽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消费者、购买燃油车的个人消费者、分期购车的个人消费者,在活动合作汽车销售企业购买“国六”标准燃油车或新能源汽车且为7座以下(含7座)家用新车的居民均可享受,单车最高补贴可达4600元。
1、对于消费者在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购买单车价格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2、对投资建设并投入运营的公共充(换)电设施,按照直流充电设施300元/千瓦、交流充电设施100元/千瓦、换电设施600元/千瓦的补贴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换电设施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座。
3、对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公共或对外开放的充(换)电设施经营企业,按照0.1元/千瓦时给予运营补贴。
1、按购车发票金额补贴分为三档,第一档:购车发票金额在6万元(含)以上、10万元(含)及以下,补贴2000元/辆;第二档:购车发票金额在10万元(不含)以上、20万元(含)及以下,补贴3000元/辆;第三档:购车发票金额在20万元(不含)以上,补贴5000元/辆。
补贴标准:在重庆市辖区内购车的前10000名,给予2000元/辆市级财政资金补助。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