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甲壳虫(VW Käfer),正式名称为大众1型(Volkswagen Type1),是由大众汽车在1938年至2003年间生产的小型轿车。虽然“甲壳虫(Beetle)”这个名称很早就被公众所接受,但直到1967年8月,大众汽车才正式在市场上使用这个名字。而在此之前,欧洲市场销售的该款车都是以“Type1”或“1200”、“1300”、“1500”这些发动机排气量来命名的。
1998年,在最初的甲壳虫下线许多年以后,大众汽车正式推出了外形与原先非常相似的新甲壳虫(以大众高尔夫为平台),而甲壳虫则在VW墨西哥厂和其他少数一些国家一直生产到2003年,共生产出21529464辆第一代甲壳虫,是全球史上各款汽车中的最畅销车,其形象亦深植人心。但这一数据在2002年6月被大众高尔夫超越。
大众甲壳虫汽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纳粹国家为创造一款大众都能买得起的大众汽车而做出的努力。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通常被称为甲壳虫汽车的创造者,他在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不仅技术简单、基本功能可以廉价生产的大众汽车的想法早于纳粹时代的发展,而且后轮驱动和后摆轴的技术概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战争期间,这里生产军用车辆和其他武器,因此直到 1945 年夏天才开始批量生产当时称为大众汽车的汽车。到1945年底,已生产了1785辆汽车并交付给占领国和德国邮政。从 1946年起,大众也可以以5000德国马克私人购买,但必须有采购订单。
随着向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出口,以及大众汽车所象征的所谓德国经济奇迹的结果,沃尔夫斯堡的甲壳虫汽车生产以及世界各地的众多生产和组装工厂达到了难以想象的高度。在美国——继德国之后最重要的大众汽车市场——甲壳虫在 20 世纪 60 年代作为一种符合当地标准的廉价、节俭的汽车而广受欢迎,但最重要的是,它是公路巡洋舰反文化的体现。[14] [15] 20 世纪 70 年代初,由于甲壳虫汽车面临着来自更现代小型汽车的日益激烈的竞争,销量下降。
随着后继车型大众高尔夫开始生产,甲壳虫在沃尔夫斯堡的生产于1974年中期结束;埃姆登工厂继续生产甲壳虫轿车直到1978年初。此后,该车仅在墨西哥和巴西生产,并由德国大众提供,直至1985年。奥斯纳布吕克卡曼工厂的敞篷车生产于1980年1月结束。2003年7月,全球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汽车在墨西哥下线。
大众甲壳虫的成功始于战后时期。1945年,已有17000名员工的生产基地被命名为沃尔夫斯堡。1945年下半年,一些汽车是用现有零件拧在一起的,标准轿车于 1946 年 1 月开始常规量产。这些汽车部分交给了英国占领军,部分交给了德国当局。最初,私人无法购买新车。次年开始出口。老本·庞1947年8月8日成为荷兰的一般进口商,到年底销售了51辆汽车。顺便说一句,他还为大众运输车(称为“Type 2”)提供了深思熟虑的东西。战争破坏得到修复后,在1948年6月20日货币改革的影响下,1948年产量增加到19244辆;1947年汽车产量仅为8987辆。1955 年 8月5日,甲壳虫汽车迎来了第一百万辆大众汽车。与任何其他产品不同,它象征着西德战后的经济奇迹。
2003年7月30日,甲壳虫汽车停产。上一个系列的许多车辆通过私人进口商来到德国,但最初未注册,因为甲壳虫缺少发动机诊断指示灯。经过巴伐利亚经济部的特别许可,当局和进口商经过数周的争论后,这一障碍被消除。生产的 21529464辆甲壳虫汽车中的最后一辆最终存放在沃尔夫斯堡汽车城的大众博物馆。 |